遇見那達慕,感受草原狂歡-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19 18:20:42
來源:新華網

遇見那達慕,感受草原狂歡

字體:

  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19日電(記者彭源、程迪)盛夏的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水草豐美,牛羊肥壯。一場夏雨過後,內蒙古自治區第35屆草原那達慕如約而至。

  一首首廣為傳唱的內蒙古歌曲,伴着歡快的舞蹈和悠揚的馬頭琴聲在草原上肆意“流淌”,隨着1200名牧民身騎駿馬、高舉國旗,與威風凜凜的512名搏克手邁着鷹步相繼入場,遼闊的錫林郭勒草原一時間沸騰了,仿佛變成了歌的海洋、舞的故鄉和歡樂的天堂。

  7月19日,舞蹈演員在內蒙古自治區第35屆草原那達慕開幕式上進行表演。新華社發

  “那達慕”蒙古語意為“游戲、娛樂、游藝”,是內蒙古傳統盛會。其中,被譽為“男兒三藝”的搏克、賽馬、射箭比賽格外精彩,也最受當地民眾喜愛。

  東烏珠穆沁旗文體旅游廣電局副局長烏恩奇告訴記者,搏克、賽馬、射箭是古代蒙古族男兒們必須會的技藝,在戰場上是生存技巧,和平年代成了那達慕大會的固定比賽項目,直到今天仍然被很多人所喜愛。

  為了能近距離感受“那達慕”的獨特魅力,家住江蘇蘇州的雷傑帶着家人專程來到那達慕大會現場。“來到錫林郭勒草原一路都是美景、一路都是驚喜,特別是那達慕大會,當威武彪悍的搏克手登場的時候,那種視覺的衝擊力太強了。”他説。

  搏克(蒙古式摔跤)在蒙古語裏是“結實、團結、持久”的意思。比賽的優勝者脖頸上都會佩戴五色彩綢製成的“將嘎”,那是搏克手獲勝次數多少的標誌,“將嘎”上的五色彩綢條越多,也就意味着獲勝次數越多。

  7月19日,搏克手方陣在內蒙古自治區第35屆草原那達慕開幕式上進行表演。新華社發

  錫林郭勒盟文化研究學者孫海濤&&,在草原各族人民心中,那達慕就像“奧林匹克”一樣影響巨大且深遠。近年來,那達慕也在隨着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其內容,從單一的節慶活動升級為融合文化體驗、體育競技、産業發展的綜合性文旅IP,不斷賦予那達慕以新的活力。

  此外,本屆那達慕大會還精心規劃了18個特色業態區域,既有展現蒙古族傳統文化的男兒三藝賽事區、非遺展示區,又創新設置了草原旅拍換裝、親子露營等現代體驗項目。游客不僅可以觀看精彩的表演,更能親身參與“打馬”騎乘、集章打卡等活動,在互動中感受草原文化的獨特魅力。

【糾錯】 【責任編輯: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