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7月12日電(郝芳芳)細雨濛濛的內蒙古鄂托克旗阿爾巴斯蘇木草原上,火爐上的鐵鍋裏大塊羊肉翻滾,熱氣裏散發着肉香。
“草原村播”主播在鄂托克草原上進行直播。新華網 郝芳芳 攝
李偉站在鍋邊,舉着手機直播,冒着熱氣的燉羊肉、蒙古包、草原、細雨,這樣的畫面讓直播間裏的粉絲們真切地感受着鄂托克之美。他時不時會把鏡頭拉遠,不遠處的桌子上擺放着阿爾巴斯山羊肉、各類奶食品。
有粉絲問:“這羊肉有膻味嗎?”李偉便把鏡頭拉得更近一些,説:“阿爾巴斯羊肉不膻,燉肉只需撒鹽。”粉絲接着問:“下單就能買到這樣的羊肉嗎?”“能!”李偉介紹,羊是牧民自己家的,經過檢驗檢疫在標準化屠宰廠屠宰後再銷售。
在鍋的另一邊,“羊司令”格格日樂圖也在直播,他在這裡有牧場和牧家樂。直播間裏,“這肉看著就香”“草原真美”的評論刷屏。在他看來,最好的直播就是回歸大自然,好的産品要有好的環境、氛圍來展示。
李偉和格格日樂圖參加的是阿爾巴斯蘇木舉辦的“草原村播”選品會。直播中,幾名主播直播間粉絲人數最多時超過500人,共有7000多人觀看。李偉和格格日樂圖都是鄂托克旗“草原村播”頭部主播,經常為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直播帶貨。今年6·18,李偉的直播間單場銷售了7萬元風乾羊肉。
阿爾巴斯蘇木宣傳委員單薩娜介紹, 阿爾巴斯蘇木已舉辦“草原村播”帶貨直播30場,銷售牛羊肉2000余斤,銷售金額26萬元。目前,蘇木有20多名幹部、牧民參與“草原村播”,在幫助牧民銷售農畜産品同時,也宣傳當地文化旅游資源。
參與“草原村播”的駐村第一書記在牧民家直播帶貨。新華網發
在鄂托克旗“草原村播”直播基地“第一書記”直播間裏,阿爾巴斯蘇木布隆嘎查第一書記秦有川、蘇米圖蘇木馬什亥嘎查第一書記王世英、烏蘭鎮察汗淖爾嘎查第一書記奧寶峰等人正在準備直播腳本。
最近一週,秦有川在工作之餘通過直播幫助3家牧戶銷售風乾羊肉。王世英在幫牧民帶貨的同時,還在拍攝“雲端牧歌”系列短視頻。奧寶峰則趕到鄂爾多斯文創周鄂托克展區,在直播間推介鄂托克特色物産。
鄂托克旗包聯駐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第一書記“草原村播”直播已有30余期,全旗20余名第一書記常態化參與直播,帶動農畜産品銷售78萬元。第一書記們還通過短視頻記錄下鄉日記,累計製作傳播短視頻100余條,講述鄂托克故事,播放量超300萬次。
進入烏蘭鎮都斯圖社區殘疾人手工坊直播間,可以看到20多名殘疾人製作扭扭棒向日葵手工藝品的全過程。都斯圖社區居委會主任劉桂梅介紹,通過“草原村播”直播,吸引旗內多家單位、企業、社會組織前來採購殘疾人製作的手工藝品,增收效果明顯。
“草原村播”直播民間藝術“鄂爾多斯乃日”表演。新華網 郝芳芳 攝
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草原村播”於今年5月啟動。“草原村播”緊扣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立足鄂托克旗産業基礎與文化稟賦,創新“直播+産業+文化+理論”融合模式,聚焦傳統産業數字化轉型與特色産業培育,錨定“人人能直播、處處有流量、行行有爆點”目標,布局“鄂托克好物”推廣、“鄂托克文化”展播、“鄂托克風光”體驗、“鄂托克故事”集萃、“鄂托克記憶”五大內容矩陣,設定名優特好物專場、美食探店、非遺文脈解讀、矛盾調解等九大直播方向。
鄂托克旗委網信辦主任張禹介紹,“草原村播”打造直播基地1處、電商直播中心19個、開設直播間40個,累計吸引線上網民超千萬人次關注。舉辦培訓30余場次,超3000名農牧民、直播愛好者深度參與“草原村播”,覆蓋全旗6個蘇木鎮、各重點行業部門,已培育各類主播100余名。
截至目前,鄂托克旗“草原村播”直播銷售額突破380萬元,線上流量轉化帶動線下銷售額達3000萬元,牛羊肉、雞蛋等商品復購率達45%。直播訂單推動全旗種養殖結構向“雲端需求”精準調整,特色産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此外,全旗累計開展各類文化文藝直播230余場次,“鄂托克文旅風光推薦”系列直播累計吸引游客超15.5萬人次,通過數字流量煥發文旅新活力。圍繞婚姻家庭糾紛、鄰里矛盾、勞動爭議、物業糾紛等群眾關切問題直播累計觀看量超5000人次,直播調解成功率提升21%,有效減輕基層調解工作壓力,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
鄂托克旗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雲&&,“草原村播”是鄉村振興的“連接器”,文化傳承的“擴音器”,社會治理的“新利器”,經濟發展的“助推器”。“草原村播”既是區域經濟、文化、鄉村振興的載體,也是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實踐。
一部手機,正將草原與世界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