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11日電(記者王靖、王雪冰)當新能源發電量居全國第一的省份,遇上“東數西算”工程,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內蒙古用綠色算力産業給出了漂亮的答案。
近年來,借助豐富的風光新能源資源,以及“東數西算”工程樞紐節點的政策優勢,內蒙古大力發展綠色算力全産業鏈。今年一季度,內蒙古樞紐節點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內,數據中心綠電使用佔比高達84.57%,領跑全國。
“2024年,內蒙古新能源累計裝機規模突破1.35億千瓦,超越火電裝機量,新能源總裝機、新增裝機、發電量等多項指標穩居全國首位。”內蒙古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數字經濟發展處處長張蕾説,內蒙古充分發揮綠電供應優勢,通過綠電直供和構網型儲能等方式,提升數據中心綠電佔比,降低用電成本,打造全國綠色算力保障基地和大模型訓練推理基地。

走進內蒙古中科超算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京蒙智算中心機房,一排排黑色機櫃整齊排列,一台&服務器不時閃爍燈光。公司總經理白洋説,全年平均7攝氏度的優良氣候,每度電約0.32元的優惠電價,以及公司當前80%以上的綠電比例,讓該項目與其他地方的數據中心項目比,用電成本大大減少。
內蒙古的綠算産業,不僅能源清潔,更構建起全流程低碳體系。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新區的內蒙古百川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生産的超聚變全液冷服務器,製冷電能利用效率低至1.06,從源頭端有效降低了數據中心能耗。優刻得烏蘭察布市智算中心負責人馮永成説,中心將機房産生的熱量進行回收,用於供暖,整個冬季無需交供暖費。“每年可回收廢熱78000吉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7380噸。”

和林格爾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郭菊穎説:“我們的數據中心吹的是草原風,用的是塞外風光發電,産的是綠色數據。”這種得天獨厚的稟賦,讓數據要素在陰山腳下完成從資源到資産的質變。
截至今年一季度,內蒙古算力規模達12.6萬P,其中智算11.6萬P,規模居全國第一。為推動綠色算力産業發展,內蒙古&&專項政策,從産業布局、電力保障等方面發力。同時,內蒙古正有序淘汰高耗能數據中心,嚴格控制新建數據中心能耗,着力解決算力與電力協同發展難題。
張蕾説,依託強大的綠色算力,內蒙古圍繞人工智能“全生態”創新突破,深耕模型訓練市場,落地電信星辰、移動九天、聯通元景、華為盤古、訊飛星火等通用大模型開展訓練,訓練參數超萬億,同時全區政務和商業領域加快部署DeepSeek大模型。

在“中國乳都”呼和浩特市,不少大型牧場已實現智改數轉,生産效率顯著提升。“現在應用‘星辰大模型’,借助圖像幾秒就能精準‘算’出奶牛頭數,掰指頭數牛正在成為過去時。”中國電信呼和浩特分公司副總經理王寶雲説。
內蒙古自治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局長吳蘇海説,當前,“綠電+算力+産業”模式正推動東數西存、東數西訓等場景加速落地,也進一步激活了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動力,助力國家數字經濟提檔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