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登“城市數字化轉型百強榜”、建成投用國家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和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省際互聯網總出口帶寬達58.98T、數據安全防護能力位於全國前列......呼和浩特正全力打造全國綠色算力與人工智能産業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的政策“組合拳”為呼和浩特市綠色算力産業注入強勁動能,層層遞進的政策體系推動産業高速運轉。2023年,《國務院關於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提出,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內蒙古樞紐節點建設,支持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東數西算”項目建設。2024年,內蒙古制定&&《關於支持內蒙古和林格爾集群綠色算力産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從6方面提出16條支持措施,拿出“真金白銀”賦能綠色算力産業高質量發展。
7月12日,在2025綠色算力(人工智能)大會上,呼和浩特正式發布《關於促進綠色算力及人工智能産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聚焦關鍵環節,每年統籌安排1.28億元專項資金,推出5大方面、17項有力措施,全力推動産業升級。
在産業空間布局上,呼和浩特將構建協同分工、集聚耦合的現代化體系。以和林格爾新區為核心輻射發展綠色算力産業,新城區重點引領算法數據産業,並在多個開發區共同打造多極支撐的加工製造産業格局。
為建設國家重要算力基地,呼和浩特市將每年發放5000萬元“算力券”,大幅降低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獲取優質算力的門檻;同時戰略布局連接京津冀和蕪湖-重慶-貴安的南北雙向算力走廊通道。安排2000萬元資金支持自主創新計算設備、網絡設備及安全防護技術的協同突破。
在激活數據要素價值方面,呼和浩特將每年投入2500萬元實施“數據要素x”行動。評選標杆案例、建設可信數據空間、培育數據交易市場與第三方服務生態,以及高標準建設數字産業園區。
搭建算法創新應用生態體系。呼和浩特將每年安排2000萬元資金建設人工智能創新孵化社區,發放“人工智能語料券”和“人工智能模型券”,支持語料庫建設及數據標注技術創新。開放人工智能政務應用場景徵集“人工智能+”優質場景,鼓勵研發備案大模型。
為全面激發産業活力,呼和浩特將設立總規模不低於30億元的綠色算力及人工智能産業基金,撬動社會資本。同時,每年再安排1300萬元建設産教融合基地,強化人才支撐;搭建公共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
隨着政策落地工程的不斷推進,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推動呼和浩特市算力産業加速集聚。目前,和林格爾新區已落地包括中國移動智算中心、中國電信雲計算信息園等在內的46個數據中心項目。據統計,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算力規模突破10.1萬P,其中智能算力9.6萬P,規模位居全國首位。通過多邊交易體系,呼和浩特數據中心綠電使用比例已超過80%,電力到戶交易價格穩定在0.35元/度左右,是“東數西算”工程十大數據中心集群中綠電使用比例最高、電價最低的地區。
呼和浩特市大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妥鑫&&,呼和浩特將持續優化布局、壯大算力、突破算法、深挖數據價值。培育形成以綠色算力與人工智能為核心,與綠色電力、低空經濟、合成生物等前沿領域深度融合的區域特色産業生態,建成全國綠色算力及人工智能産業高質量發展新高地。從“中國雲谷”邁向“世界算谷”,為全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內蒙古方案”。(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