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毫秒不過是人眨一下眼睛的瞬間,卻足以讓數據在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與京津冀樞紐節點之間完成約40次的穿梭往返。如此高效的數據傳輸背後,是強大的綠色算力支撐。7月12日,在呼和浩特市召開的2025綠色算力(人工智能)大會成果發布環節,內蒙古自治區通信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利君發布和林格爾集群至樞紐間算力網絡建設成果。
據張利君介紹,內蒙古全面建成內蒙古與全國其他算力樞紐節點間400G高速光傳輸網絡,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市已建成1ms城市算網,內蒙古已構建“城市1ms、區域2ms、重點區域5ms、全國樞紐15、20ms”的分層時延保障體系。
作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呼和浩特市在國家“東數西算”工程中肩負重要使命。提升該數據中心集群與全國其他樞紐節點的互聯互通能力,是優化國家算力布局、實現跨區域高效協同的關鍵一環。經過持續攻堅,和林格爾集群在算力網絡建設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目前,內蒙古已建成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和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形成以呼和浩特市為圓心的“信息高速公路”網絡,信息傳輸到呼包鄂烏城市群用時2毫秒以內,到京津冀樞紐節點4.53毫秒,到長三角樞紐節點14.33毫秒,為綠色算力流通形成“信息高速公路”。(張浩天)
【糾錯】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