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2025絲綢之路周”在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中國絲綢博物館開幕。本屆“絲綢之路周”主題為“絲連古今 路通山海”,內蒙古自治區為主賓省(區),巴西為主賓國。
開幕式上,作為“2025絲綢之路周”主場活動之一,“碧色萬里:10—12世紀的草原絲綢之路”主題特展同步啟幕。該特展分為“草原絲綢之路的緣起”“游牧農耕民族的印記”“華夏多元文明的交融”“草原絲綢之路的延伸”4個單元,共展陳文物213件(套)。其中,展出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內蒙古博物院、鄂爾多斯博物院、赤峰博物院等內蒙古6家文博單位文物181件(套),包含一級文物63件(套)。展覽通過展示遼上京遺址、遼中京遺址、耶律羽之墓、陳國公主墓等出土的精美歷史文物,全方位呈現草原絲綢之路上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闡釋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本次展覽將持續到10月20日。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季曉芬説:“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讓觀眾從精美文物中感受到東西方文明的交融交匯,感受到草原絲綢之路上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傳播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當晚舉行的內蒙古之夜暨絲綢之路數字博物館“草原絲綢之路”主題策展推介頒獎典禮上,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蓋之庸作內蒙古文化分享,介紹了墨綠色帶把蓮花紋玻璃杯等4件精美文物,講述文物背後草原絲綢之路上多元文化交相輝映、交流互鑒的生動故事。馬頭琴齊奏《海木日》、歌曲《天邊》《遼闊的草原》等彰顯北疆文化魅力的文藝節目,引得現場觀眾掌聲不斷,內蒙古之夜在磅礡激昂的馬頭琴經典曲目《萬馬奔騰》中圓滿落幕。
“希望以參加‘絲綢之路周’活動為契機,充分展示內蒙古地區的珍貴文物,推動北疆文化走出去,讓更多人認識內蒙古,了解內蒙古的燦爛文化。”蓋之庸説。
據了解,“絲綢之路周”期間,內蒙古多名文博專家將參加“守護絲路文明:博物館對話文化遺産”學術研討會等活動,講好草原絲綢之路故事,推動北疆文化走出去;中國絲綢博物館內設置了內蒙古文創産品展區,展銷內蒙古博物院、鄂爾多斯博物院、赤峰博物院等文博單位的文創産品;中國絲綢博物館聯合浙江廣電交通之聲少年記者團推出“萬里同行·從浙江到內蒙古”少年研學之旅,將聯動內蒙古博物院、內蒙古自然博物館、昭君博物院、烏蘭察布博物館,通過文物尋寶、生態實驗等創新方式,讓青少年體驗北疆文化獨特魅力。
據悉,“絲綢之路周”活動由國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內蒙古主賓省活動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文化和旅游廳、文物局承辦。“絲綢之路周”活動自2020年以來已成功舉辦5屆,吸引全球22個國家200多家文博機構、2000余萬人線上線下參與,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不斷擴大。(記者 李存霞 王磊)
原標題:主題特展+文化分享+文藝表演 “2025絲綢之路周”內蒙古主賓省活動亮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