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鐵合金産業“脫黑向綠”進軍千億元産值-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11 08:37:38
來源:新華網

烏蘭察布:鐵合金産業“脫黑向綠”進軍千億元産值

字體:

  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的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鐵合金産業,一度因生産粗放被外界貼上“黑大粗”標籤。記者近日來到烏蘭察布市看到,多年來堅持不懈進行綠色轉型,這裡的鐵合金産業實現“脫黑向綠”,目前年産值已突破800億元,成為全國産量最大的鐵合金生産地級市。

  走進綠樹環抱的內蒙古吉鐵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微風吹過,花草的清香撲鼻而來。“公司生産鐵合金産品的同時,每年利用所産生的近6億立方米電爐尾氣代替天然氣,可年産10萬噸大規格超高功率石墨電極以及17.5萬噸甲醇産品,既實現了碳捕集和碳中和,又進一步延長了産業鏈。”公司董事長郭軍説。

  位於烏蘭察布市的內蒙古吉鐵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張曉鵬 攝)

  吉鐵鐵合金公司的發展案例代表了烏蘭察布市一批鐵合金企業發展方式、發展理念之變。鐵合金産業過去是公認的高耗能産業,特別是礦熱爐未封閉、煤氣放散“點天燈”等現象,成為當地鐵合金産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挑戰。

  在國家“雙碳”目標引領下,2021年在前期轉型基礎上烏蘭察布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對鐵合金産業全面實施“三個一批”和“五化改造”行動,即淘汰退出一批、技改升級一批、延鏈強鏈一批和除塵密閉化、能耗值標杆化、資源循環利用化、智能化、綠能化。不斷推進的産業轉型升級,讓鐵合金産業發生了從粗放到精細、從低端到高端的蛻變。

  烏蘭察布市副市長於海成介紹,過去,鐵合金行業均為交流冶煉,與直流爐冶煉工藝相比,存在能耗高、負荷調節能力差等問題。為此,烏蘭察布市組織本地企業聯合國內科研院所、高校、設計單位和設備製造廠商,積極推進直流冶煉技術的研發。

  經過近2年的研究,內蒙古景蕾實業有限公司2024年轉化應用“直流礦熱爐冶煉技術”,成功建成大容量、全密閉的埋弧式直流冶煉錳硅合金礦熱爐,使單位電耗下降10%至15%,焦炭消耗減少10%左右,企業生産成本明顯降低。

  在內蒙古佰特冶金建材有限公司,一輛輛滿載岩棉和礦棉的貨車不時駛出企業。該公司進行資源循環利用,每年將生産鐵合金産生的24.5萬噸尾渣,通過冷渣子高溫融化方式生産岩棉、熱渣子熱裝熱兌方式生産礦棉,並將生産鐵合金的余氣餘熱進行發電。

  “2024年,光尾渣制棉和余氣餘熱發電年産值就超1億元。”公司總經理楊立均説,走好綠色低碳之路,非但沒讓企業感到負重前行,發展後勁反而越來越足了。

  在位於烏蘭察布市的內蒙古佰特冶金建材有限公司,工人在岩棉生産線上作業。(康文魁 攝)

  烏蘭察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的數據顯示,僅2021年和2022年,“三個一批”和“五化改造”行動就帶動技術改造投資約40億元。2021年以來,有152萬噸落後産能退出,鐵合金企業數量由91家優化到58家……

  於海成説,經過近些年的轉型升級,全市鐵合金能效標杆以上産能比例達到60%,余氣利用、廢渣綜合處置率均達到100%,新建項目綠電佔比超60%。他説:“2024年,全市鐵合金總産量達1132萬噸,産值超過800億元,帶動1.8萬人就業。”

  在“求綠”的過程中,地方和企業均嘗到了甜頭,鐵合金産業更加堅定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在興和縣,總投資25.6億元的鐵合金綠色供電項目於4月15日啟動建設,未來可通過綠電供應降低生産成本,同時減少碳排放。

  “鐵合金既是烏蘭察布市的傳統産業、優勢産業,也是未來的核心和支柱産業。”於海成説,“烏蘭察布市將發揮新能源資源豐富的優勢,探索無碳冶煉等新技術、新工藝,逐步把鐵合金産業打造為低碳、零碳産業,讓綠色低碳成為烏蘭察布鐵合金産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向着千億元産值進軍。”(記者王靖)

【糾錯】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