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5A級景區共建成425個氣象觀測站點,多要素融合旅游氣象服務&&覆蓋5萬餘個景點,2.4萬餘條預警信息精準推送至導游手中——7月9日召開的2025避暑氣候旅游發展大會傳遞出明確信號:氣象數據正深度賦能中國避暑旅游産業。
2025避暑氣候旅游發展大會由國家氣候中心等主辦,在內蒙古自治區阿爾山市舉辦。大會旨在深入挖掘避暑氣候資源價值,交流避暑氣候旅游産業助力綠色經濟發展的成效和經驗,推動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

氣象部門通過科學分析各地氣象站長期監測數據,聚焦夏季平均氣溫、人體舒適日數、適宜濕度日數、適宜風速等關鍵指標,為避暑旅游發展提供精準決策依據。
目前,19個省級氣象部門常態化發布景區舒適度指數、雲海觀賞指數等特色産品,滑雪指數預報覆蓋全國74個冰雪旅游景區。
指數化服務正推動避暑旅游從定性描述向定量評估轉變。在重慶,氣象部門通過指數預報讓游客了解景點雨霧情況,科學規劃路線。在浙江麗水,雲和縣氣象局實時監測景區氣象,實現生態數據可視化,讓游客從被動適應天氣轉為主動選擇最佳體驗時段。
據悉,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氣象局已聯合推出16條全國暑期避暑旅游路線,氣候與旅游融合成為氣象服務創新最活躍的新領域之一。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熊紹員&&,未來將聯合各方把氣候資源打造成推動旅游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記者趙澤輝)
【糾錯】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