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裏也能種葡萄、釀葡萄酒?近日,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天戈酒莊在庫布其沙漠腹地隆重發布了“沙漠恩賜”系列及“庫布其沙漠”系列葡萄酒,揭開了在沙漠裏釀造葡萄酒的秘密,開啟了沙漠葡萄酒産業賦能地方經濟發展的新篇章。
7月初,走進位於達拉特旗恩格貝鎮黃母哈日村的天戈酒莊,藍天白雲下,一座造型典雅的歐式建築被一行行綠樹和一片濃綠的葡萄園環繞,在庫布其沙漠深處散發出別樣風情。徜徉於酒莊,每一瓶葡萄酒似乎都在訴説着一段綠色傳奇。
在庫布其沙漠種植葡萄,是一場艱辛的冒險,炙熱的陽光、乾燥的空氣和貧瘠的土壤充滿挑戰。在沙漠裏種葡萄、釀葡萄酒,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但也正是這裡極端的環境,造就了葡萄酒卓越的品質。
達拉特旗地處黃河“幾字彎”頂端南岸,位於北緯40度葡萄種植黃金帶,依託庫布其沙漠冷涼乾燥氣候與顯著晝夜溫差,形成純凈無污染的“沙漠風土”。
“沙漠的極端環境賦予葡萄更厚的果皮與豐富酚類物質,這是自然對堅持者的饋贈。”在建設之初就來到這裡的天戈酒莊總經理張海軍告訴記者。
從一片荒漠到第一棵葡萄苗再到第一瓶葡萄酒,張海軍見證了酒莊的一路成長、發展歷程,也見證了庫布其沙漠腹地這片5000畝土地由黃沙變綠洲的奇蹟。
“以前這裡全是黃沙,野草都很稀有,更別説葡萄園啦。”張海軍説。
2019年,庫布其沙漠腹地的葡萄園啟動建設,同期開始大規模防沙治沙工程,栽下防護林、設置防風網、布設滴灌帶,為葡萄園大規模種植打下基礎。2023年,天戈酒莊建成,同時迎來采收喜訊。
天戈酒莊規劃佔地5000畝,目前一期工程已投資2.3億元,種植了20余萬株防護林木,搭建了上萬平米防風網,建成近1000畝標準示範葡萄園,設計年産能達到1000噸葡萄酒、200噸白蘭地,待2028年實現滿産後預計可實現年銷售額5億元。
沙漠葡萄酒設計理念別出心裁,品質口感獨具特色,這些年,酒莊通過深耕産業和技術創新逐漸獲得了業內認可。通過引入法國釀酒師團隊,並聯合寧夏大學專家攻克“埋藤越冬”技術難題,成功種植了包括黑皮諾、馬瑟蘭、霞多麗等多個國際知名葡萄品種。其“庫布其沙漠”系列産品更於2024年斬獲中國酒業協會“青酌獎”雙項大獎,品質獲行業權威背書。
在品牌發布會上,法國釀酒師帕特裏克這樣評價:“我從業30多年來去過很多國家,這是全球首個將沙漠生態轉化為葡萄酒風味的創新實踐,真的很了不起。”
而同樣了不起的,是酒莊“聯農帶農”的産業發展模式。從種葡萄、種防護林到修路、搞基建,6年來,村民們眼見着一座葡萄酒莊園一點點成形,一片荒漠逐漸被綠色覆蓋,而他們也能參與其中獲取收益。
酒莊通過“基地+農戶”發展模式,積極帶動周邊300余名村民參與防護林建設和種植生産,人均月收入達5000至7000元,項目全部投産後預計每戶可年增收5萬元。
今年57歲的田銀林是恩格貝鎮周邊村民,2024年來到酒莊擔任領班,年收入七八萬元。他帶領周邊農民在葡萄園幹活,從葡萄苗出土、開溝、上架、剪枝到上滴灌,都積極參與,深刻感受到産業發展帶來的好處:“酒莊歡迎周邊農民農閒時來打工,一年能幹7個月左右,收入四五萬沒問題,既不耽誤種自家的地,又能在家門口打工,合適得很。”
“天戈酒莊是鄂爾多斯市第一家把葡萄酒産業規模化發展的酒莊,我們一直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把酒莊發展與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既改善了生態環境,發展了産業,又解決了周邊富餘勞動力就業,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張海軍説。
未來,酒莊還要同步啟動沙漠葡萄酒主題文旅項目,規劃品鑒體驗、生態觀光與文化展示三大板塊,把葡萄酒文化與沙漠獨特景觀深度融合,為游客打造別具一格的文旅體驗,推動地方經濟多元化升級,讓這張葡萄酒産業的“沙漠名片”大放異彩。(記者 郝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