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紅色興安 綠色發展——新華社鏡頭中的“嶺上興安”新聞攝影展在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開展。
本次展覽精選172張新聞攝影作品,分紅城主線、生態名片、綠野歡歌、工業變遷、文旅風采、安全屏障、民生福祉7個篇章,突出反映興安盟以紅色基因為靈魂、以綠色發展為底色,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興安新篇章的壯麗征程。
我們把“紅色興安 綠色發展——新華社鏡頭中的‘嶺上興安’”新聞攝影展的所有照片“搬到”這裡,呈現給大家。今天展示的是前言和“紅城主線”篇章,共16張照片。
前言
巍巍興安,是華夏地標,也是見證北疆偉大歷史變遷的時空坐標。在這裡,一座城讓紅色血脈與綠色樂章交相輝映。
這裡,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政府誕生地,是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地;
這裡,林海茫茫,是橫亙北疆的“天然水塔”;
這裡,水草豐茂,牛羊點點,稻花飄香,是聞名全國的肉庫、糧倉……
黨的十八大以來,興安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部署安排,紮實辦好兩件大事,深入實施“六個工程”,積極開展“六個行動”,在5.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興安新篇章。
新華社內蒙古分社與興安盟盟委、行署聯合推出“紅色興安 綠色答卷——新華社鏡頭中的‘嶺上興安’”新聞攝影展,以新華社記者獨特的視角,以國家影像志的恢弘畫面,通過紅城主線、生態名片、綠野歡歌、工業變遷、文旅風采、安全屏障、民生福祉等七個篇章,為您呈現這片土地上發生的史詩級變遷。
紅城主線
歷史長河奔涌不息,紅色基因世代相傳。作為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最早的成功實踐地之一,1947年5月1日,黨領導下的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區在這裡誕生,五一會址見證中國共産黨解決民族問題的智慧。如今,革命舊址群成為傳播理想信念的殿堂,紅色旅游專列穿行於歷史與現實之間,一批又一批黨員幹部在此重走初心之路。當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奏響新時代樂章,這片沃土正以跨越時空的對話向世界昭示: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草原兒女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證。

1947年5月1日,中國共産黨領導建立的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在興安盟烏蘭浩特市成立。這是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會結束後的檢閱儀式。
新華社發

位於烏蘭浩特的“五一會議”會址(2007年4月11日攝)。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政府在這裡宣告成立。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中央訪問團在烏蘭浩特市設立的免費治療站。
新華社發(1952年9月發)

烏蘭浩特中學是烏蘭浩特市最大中學之一,有1300多名漢、蒙古、回、朝鮮等族學生在這裡愉快地學習。這是該校校舍之一角。
新華社記者 張映華 攝(1953年10月19日發)

上圖:朝鮮族農民樸正義(右一)在指導漢族、蒙古族農民學習收割水稻技術。(1987年11月16日發)
左下:漢族、朝鮮族農民科技人員在一起觀察水稻生長情況。(1996年12月4日發)
右下:緊靠三合村的烏蘭嘎查近年來在三合村的幫助下,掌握了水稻栽培的技術。(1996年12月4日發)
全國民族先進集體、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的烏蘭哈達蘇木三合村,因有漢族和蒙古族、朝鮮族兄弟共同開發的這片土地而得名。該村靠民族團結發展生産,還幫助團結鄰村農民共同致富。
新華社記者 白斯古郎 攝

2002年9月13日晚,蒙古族青年表演舞蹈《草原頌歌》。當晚,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55周年文藝晚會在興安盟首府烏蘭浩特市舉行。來自內蒙古自治區的4萬多名各族群眾載歌載舞,祝福自治區55周歲生日。
新華社記者 張領 攝

2019年5月1日,蒙古族男孩(左)和蒙古族少女在聖火採集儀式上展示聖火。當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冬季運動會聖火在烏蘭浩特市“五一會址”成功採集,“十四冬”火炬傳遞正式開啟。
新華社記者 朱文哲 攝

2019年11月20日,興安盟烏蘭牧騎隊員為俄體鎮齊心村群眾演唱歌曲。
當日,興安盟“草原志願服務輕騎兵”來到科爾沁右翼前旗俄體鎮齊心村開展志願服務,志願者為當地群眾送去文藝演出、醫生義診、政策宣講解讀等。
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2019年11月21日,烏蘭牧騎隊員在群眾家中表演舞蹈。
當日,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烏蘭牧騎隊員來到代欽塔拉蘇木代欽塔拉嘎查,為當地群眾帶來蒙古族特色文藝表演。
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2020年9月29日,在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烏遜嘎查分會場的“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慰問演出上,歌手圖雅娜莎(後)在演唱歌曲《牧民歌唱共産黨》。
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左上:“蒙古馬精神”主題教室場景(2024年5月22日攝)。
右上:“蒙古馬精神”主題教室場景(2024年5月22日攝)。
左下:2025年6月18日,興安盟盟直機關黨校學員在“蒙古馬精神”主題教室觀看宣傳片。
右下:2024年5月22日,興安盟幹部群眾在“蒙古馬精神”主題教室觀展。
2024年5月11日,內蒙古自治區首個“蒙古馬精神”主題教室在興安盟投入使用。主題教室通過宣傳闡釋蒙古馬精神的深刻內涵,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和全社會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積極投身到辦好兩件大事的具體實踐。
新華社客戶端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