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紅色興安 綠色發展——新華社鏡頭中的“嶺上興安”新聞攝影展在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開展。
本次展覽精選172張新聞攝影作品,分紅城主線、生態名片、綠野歡歌、工業變遷、文旅風采、安全屏障、民生福祉7個篇章,突出反映興安盟以紅色基因為靈魂、以綠色發展為底色,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興安新篇章的壯麗征程。
我們把“紅色興安 綠色發展——新華社鏡頭中的‘嶺上興安’”新聞攝影展的所有照片“搬到”這裡,呈現給大家。今天展示的是“生態名片”篇章,共31張照片。
生態名片
從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的蒼翠波濤,到科爾沁沙地鎖邊工程的綠色長城,從洮兒河濕地飛鳥翔集的生態畫卷,到阿爾山火山岩&地上綻放的杜鵑花海,興安盟以其獨特的區位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守護着東北平原和華北地區優質水源安全,戰略地位舉足輕重。黨的十八大以來,興安盟盟委、行署牢記國之大者,堅定不移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書寫着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興安華章。

左上:大興安嶺深處的一戶家庭生態林場。
右上:王樹喜家庭生態林場中的興安落葉松育苗基地全部採用水利噴溉設備。
左下:雨過天晴,林場職工郭和平、宋金方夫婦在自家的庭院裏曬制剛從山上採回來的木耳和蘑菇。
右下:“防火”是林區人的首要任務。他們成立了防火組織,並且責任到人。
興安盟五岔溝林業局的577戶員工率先辦起了家庭生態林場,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2000年10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曄彪 攝

左上:在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烏蘭毛都蘇木敖包圖移民新村附近的防風林帶中,2001年種植的小樹正在茁壯成長。
右上:阿林一合嘎查(村)牧民朝魯巴特爾帶着孫子來到即將建成的敖包圖移民新村看正在興建的新房,他們將於10月份搬到這裡。
下圖:生態移民新村敖包圖新村正在興建。
位於大興安嶺西南麓科爾沁沙地腹地的烏蘭毛都蘇木(鄉)實施“生態移民、易地扶貧”,計劃從草原遷出216戶牧民,退耕退牧還林還草5000多畝(2002年9月5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2008年4月9日,科爾沁右翼中旗的群眾在沙地植樹。
入春以來,興安盟等地開展春季科爾沁沙地治沙植樹活動,以遏制科爾沁沙地蔓延。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位於興安盟境內大興安嶺林區的大小湖泊都了有充沛的蓄水,對改善林區氣候環境有極大意義。
初夏時節,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大小河流水量充沛。當地林業部門介紹,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以來,大興安嶺生態狀況逐年恢復,森林涵養水量快速增加(2010年5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上圖:在扎賚特旗境內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上起舞的丹頂鶴(2010年8月24日攝)。
下圖:2010年8月24日,一群白琵鷺在內蒙古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上空飛翔。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左上:2013年5月25日,興安盟五岔溝林區一處綠意環繞的小城鎮鳥瞰。
右上:2013年5月25日,興安盟五岔溝林區一片落葉松林綠意蔥蘢。
下圖: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南部的紅花爾基樟子松母樹林基地鳥瞰(2011年6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領 攝

在興安盟境內的阿爾山林區,林業職工在苗圃內育苗(2014年5月14攝)。
新華社記者 張領 攝

工作人員在阿爾山市五岔溝林業局林木種苗繁育基地查看雲杉苗木生長情況(2014年8月3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任滋 攝

2015年5月22日夜,防火瞭望員王金龍靠在瞭望站門邊。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特爾美峰上有一座防火瞭望站,阿爾山林業局職工李井泉、朱鳳明和王金龍是值守在這裡的防火瞭望員。每年3月15日至6月15日,9月15日至11月15日是重要的春秋防火期,全天需要人值守,他們三人倒班,經常在山頂一呆就是半個月。
新華社記者 李任滋 攝

左上:烏蘭浩特市天駿山治理修復前的一處採石場(2017年3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右上:烏蘭浩特市天駿山的人工湖(2020年6月30日攝)。
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下圖:俯瞰烏蘭浩特市天駿生態旅游度假區。(2020年8月10日攝)
新華社發
天駿山位於烏蘭浩特市郊區,曾因採挖石料而造成山體裸露,植被匱乏,山體上留下了多處深坑。近年來,當地政府加大生態修復力度,為天駿山增添綠色,將荒山改造成旅游景區,吸引游客前往游玩。

左上:2018年2月15日,農曆大年三十,白玉華在管護站貼對聯。
右上:2018年2月15日,夜幕降臨,白玉華點上蠟燭,為自己準備年夜飯。
下圖:2018年 2月14日,白玉華在巡護一片雜生林,路上積雪已經過膝。
新春時節,大興安嶺林區銀裝素裹。在阿爾山市林業局杜拉爾溝管護站,林區管護員白玉華堅守在崗位上。他從事森林管護工作28年,2月15日是他第18個獨自一人值守崗位的除夕。
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上圖:科爾沁右翼前旗烏蘭毛都草原上的河流(2022年6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下圖:科爾沁右翼前旗烏蘭毛都草原風光(2024年8月8日攝)。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上圖:2023年7月6日拍攝的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杜鵑湖風光。
下圖:2024年5月9日拍攝的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內的杜鵑湖。
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烏蘭浩特市洮兒河國家濕地公園景色(2023年8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2023年8月31日,在阿爾山白狼鹿園拍攝的梅花鹿。
新華社記者 王楷焱 攝

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天池風光(2023年8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2025年5月19日在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拍攝的夕陽下的湖泊風光。
新華社記者 馬金瑞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