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走進阿拉善盟孿井灘生態移民示範區眾鑫農牧循環發展實業有限公司,只見一頭頭膘肥體壯、毛色油亮的西門塔爾肉牛正在工作人員的吆喝聲中被裝上貨車,準備踏上南下的旅程。這是今年發往南方的第6批肉牛,平均體重可達770公斤,都已經過了消毒、檢疫。
“今天出欄的這80頭公牛,按定向合同約定交付廣州東莞交易市場。”眾鑫農牧循環發展實業有限公司牛場廠長段衛東告訴記者。眾鑫農牧循環發展實業有限公司牛場主要是以西門塔爾公牛育肥、母牛自繁自育為主,存欄量達4000多頭。依託其成熟的肉牛全産業鏈優勢,眾鑫農牧公司成功打開南方市場,邁出“肉牛南下”戰略的關鍵一步。
“今年牛肉的市場行情比前幾年好一些,我們準備抓住這個機遇,大量出欄肉牛,到目前,通過建立直達南方的穩定銷售渠道,我們今年已經出欄了500多頭肉牛,不僅有效減少了中間環節,還降低了綜合成本。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加強跟南方屠宰場、交易市場合作,進一步拓寬市場,增加企業效益。”段衛東説。
眾鑫農牧循環發展實業有限公司每年秋季都大量收購當地農民的青貯玉米,在為農民解決銷售難題的同時,也為肉牛儲存了優質飼料,到了春季則將糞肥還田,為農民節省開支的同時增強土壤肥力,形成綠色循環的生態産業鏈。
近年來,孿井灘生態移民示範區將肉牛養殖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為做大做強肉牛産業,初步構建起了“企業規模化養殖+農戶訂單化種植”緊密聯結模式,依託2萬畝青儲玉米基地,確保優質飼草穩定供應。
“如今,我們示範區正在從“小散弱”的傳統養殖模式逐步向‘集約化、市場化、品牌化’轉型,我們將依託現有肉牛養殖基礎,持續推進肉牛産業擴欄增量、提質增效,緊緊圍繞‘擴量提質、産業融合、草畜配套、綠色生態’的發展思路,推動‘活牛出山’向‘品牌增值’轉變,讓‘牛産業’真正成為農牧民致富的‘牛銀行’。” 孿井灘生態移民示範區農牧林水局副局長王學飛説。(記者 劉宏章 曾令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