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蒙草生態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新忽熱蘇木烏蘭朝魯嘎查開展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沙化土地綜合治理,選用蒙農1號蒙古冰草等鄉土草種科學治沙,取得良好成效。應用在項目中的冰草品種,産自蒙草生態在當地建設的優質種源繁育基地,防沙治沙用種做到了“可追溯、有保障”。
應用蒙農1號蒙古冰草等草種治理烏拉特中旗11.2萬畝沙化土地。
新品種成為沙地治理首選草種
冰草具有抗旱、耐寒、耐風沙等優點,生長在年降水量為200~350mm的地區,旱作也能正常生長。但普通冰草品種種子單産水平低、生態適用性有限,生態恢復速度較慢,對土壤要求比較高,配套的栽培管理技術落後、育繁推産業體系不健全,影響生態治理效率和産業經濟發展。
蒙農1號蒙古冰草,株高約為90-120厘米,葉片深綠色,抗旱、抗寒,適應性強;春季返青早,秋季枯黃晚,青綠期長,是乾旱及半乾旱地區修復退化沙化草地、防止水土流失首選草種。
針對上述問題,蒙草科研團隊與內蒙古農業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過遠緣雜交、染色體加倍、分子育種等技術培育轉化出多個冰草新品種,包括蒙農1號蒙古冰草、蒙農雜種冰草、白音錫勒根莖冰草等,總結形成冰草良種選育、提純復壯、擴繁生産、精細管理等育繁推一體化産業化集成技術體系,有效提升其生産性能和生態價值,為科學治沙提供種源利器。
形成2項標準為冰草繁育提供科學方法
蒙草科研團隊編制《冰草種子擴繁技術規程》地方標準、《蒙農1號蒙古冰草提純復壯技術規程》團體標準,為冰草繁育提供系統的、可操作性強的作業流程和方法,提升其抗逆性和種子産量。例如,要選擇地勢開闊、通風、光照充足、地面平整、土層深厚、相對集中連片,具有灌溉條件,適宜於機械化作業的地塊。前茬沒有種植過小麥族多年生牧草(如披鹼草、羊草等);播種時間選擇在春、夏、秋均可播種,秋季播種為首選,一般不晚於初霜期前2個月;播種方式採用機械條播,行距30cm~50cm;播種量為15kg/hm2~22.5 kg/hm2;播種深度1cm~2cm,覆土鎮壓。
烏拉特中旗優質種源繁育基地9000畝蒙農1號蒙古冰草原種田。
創制新技術新模式將使冰草生物量提高10%以上
蒙草科研團隊聯合高校、科研院所,揭榜承擔內蒙古首批草種業科技創新重大示範工程“羊草和冰草新品種培育及産業化技術研究”項目,承接呼和浩特市“科技興蒙”重點專項“優質草種良種繁育及産業化示範”項目,培育冰草新品種,將使冰草生物量提高10%以上。建立大數據育種&&,開發基因編輯、誘變技術與信息技術在冰草育種上的應用。制定冰草區域化、機械化、標準化栽培技術與良種繁育技術體系,建立冰草良種繁育基地,推動冰草種業發展。
烏拉蓋冰草良種繁育基地。
年産量超1625噸為“三北”攻堅提供種源保障
目前,蒙草生態已在呼和浩特、巴彥淖爾、錫林郭勒等多地建立冰草良種繁育、飼草基地,利用規範化精細管理及規模化種植技術體系,結合大量自研、引進機械通過合理配置,精準應用於25000畝基地的種植、管理、收割、利用等環節,年産量超1625噸,為內蒙古、陜西、青海、西藏等地的防沙治沙、草原修復、礦山治理提供優質的冰草新品種。(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