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孕育着蓬勃的生機與希望。
當下,和林格爾新區以“中國雲谷”為底色、“東數西算”為坐標,以“開局即衝刺”的姿態,打響招商引資、項目攻堅、助企紓困“三大會戰”。一季度,和林格爾新區已到位區外資金25.82億元,領跑全市。111個開復工項目掀起建設熱潮,築巢引鳳“聚鏈成勢”,政務服務升級刷新“新區速度”。
招商引資 三箭齊發
“這裡匯聚了海量算力資源,我們投資500萬元建設實訓中心,就是要破解‘硬體強、軟體弱’的瓶頸,培育出適配數字時代的本土運維鐵軍。”4月27日,內蒙古璇璣創展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岷對記者説。
北京璇璣創展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為數據中心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端到端解決方案。該公司投資的內蒙古璇璣創展科技有限公司於2024年7月落戶和林格爾新區。“是和林格爾新區誠懇的態度吸引了我們。”趙岷坦言,“從簽約到投産,每一步都有專人護航。”
場景招商為企業提供踏實的落地空間。而新區着力打造的雲谷數字文化産業基地更以XR大空間、航空航天科普等沉浸式體驗,開闢出“科技+文旅+研學”新賽道,吸引多家文化數字化企業入駐,致力於形成北疆文化數字化轉化新高地。
“招商引資是新區發展的生命線,我們不僅要‘引鳳’,更要‘築鏈’。”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經濟發展招商服務局産業三室負責人劉佳介紹,新區通過“場景招商、資本招商、要素招商”三箭齊發,精準鎖定頭部企業。
資本招商精準澆灌創新沃土。華夏源(呼和浩特)綜合細胞産業基地的建設,正是新區“以基金引産業”的生動實踐。新區了解企業需求後,積極引薦呼和浩特市成石基金,以入股返投的形式與華夏源達成合作。
要素招商“組合拳”更顯威力。依託全國八大算力樞紐的電力、土地優勢,中國石油數據中心、雲港智能和林格爾智算産業園等重大項目紛至沓來;憑藉乳業開發區的全産業鏈優勢,奶酪數字化深加工和乳清深加工建設項目、三角奶酪深加工建設項目落地投産,一大批項目形成“葡萄串”效應。
一季度新區簽約項目26個,總金額超341億元。
項目建設 馬力全開
塔吊林立,機械轟鳴。走進和林格爾新區,記者看到,續建項目與新建項目同頻共振。
目前,農業銀行、華為、並行科技等77個續建項目全速復工,火山引擎、瑞科特等34個新建項目破土動工,一季度新區完成投資43.49億元,同比增長127.2%。
內蒙古蒙馬智能裝備製造有限公司是內蒙古交通集團第一家裝備類實體製造企業,也是萬幫數字在江蘇省外第一家産品生産基地,目前已經實現産品生産、銷售、運營、運維全産業鏈本地化。在公司車間,年産6000&設備的智能産線已投入使用。
“我們是行業中首家使用智能産線的企業,智能産線於3月份搭建完成,4月份投入使用,新産線相對傳統産線效率提升20%。”內蒙古蒙馬智能裝備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程小鎮介紹。
不遠處,科拓生物新建項目進入設備安裝和外墻裝修衝刺階段。
“項目於2023年7月開工建設,預計今年7月竣工並投入使用。新區從各個方面提供助力,使得項目進展遠超預期。”內蒙古科拓生物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小龍説。
企業的事,就是和林格爾新區的事。新區政務服務大廳的窗口從不冰冷,産業鏈上的每一次握手都帶着溫度。
這裡沒有“外來客”,只有“自家人”。
從一紙藍圖到塔吊林立,從技術攻堅到市場突圍,每一個訴求都有回應。也因此,一大批企業安心扎根、茁壯成長。
助企紓困 服務升級
“從拿地到開工,審批就像‘網購’一樣便利!”中建八局交通銀行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項目總工程師劉軍感嘆。該項目建設迅速,得益於新區“企業零跑腿、開辦零成本、拿地即開工、區域先評估、交地即交證”等服務舉措。
近日,和林格爾新區又出新招:新區航空總部基地項目、並行科技內蒙古新型算力基地4期項目同步取得了《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不動産産權證書》3項核心審批證件,平均節省時間成本約30個工作日,標誌着新區“多證聯發”服務模式正式落地。
“企業零跑腿、開辦零成本、拿地即開工、區域先評估、交地即交證這幾招是我們的‘法寶’。”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政務服務局“互聯網+”政務服務辦公室負責人裴多斐細數改革成效,61項事權下放、347項服務“一窗通辦”,“五位一體”投資服務體系讓審批時限壓縮60%。科拓生物從提交材料到項目建設“一路綠燈”;蒙馬智能的市政接駁“一日辦結”……
“問題不出園區”的承諾,讓企業心無旁騖謀發展。這種“把麻煩留給政府、把方便送給企業”的服務理念,正成為吸引投資的“金字招牌”。
人才服務同樣“穿透式”發力。面對算力運維人才缺口,新區聯合高校開設“訂單班”,舉辦“春風行動”招聘會,精準對接企業需求。
政府搭&、校企唱戲,人才“活水”源源不斷。而“1+N”人才政策體系與“雲谷人才卡”,更讓高端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政務服務改革,留下的是信任與託付;産業鏈枝蔓向外,結出的是共生共榮果實。
從“算力高地”到“創新磁場”,和林格爾新區正以“引企”築根基、“護企”強筋骨、“助企”優生態,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記者 鄭學良 通訊員 楊承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