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萬千學子提筆上陣,牽動無數國人心弦。
與此同時,在另一個考場,一道關乎14億人健康的“營養大題”也早已經攤開在桌面上,題目更是相當硬核:如何讓中國人“喝上奶、喝好奶、喝對奶”。
面對時代命題,中國乳業如何作答,不僅決定行業發展,更關乎國人健康、民族未來。
命題一:如何讓14億國人"喝上奶"?
作為行業龍頭,蒙牛早在2008年,就喊出“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的口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建議每人每天攝入乳製品300-500克。但如今,真正能達到這一標準的人依舊不到三分之一;人均喝奶量,也僅為全球平均線的三分之一。

別看超市貨架上的奶盒子鋪天蓋地,事實上,很多偏遠山區的人,根本買不起、買不到牛奶,甚至是不知道牛奶的營養價值。
“面對“如何讓14億人離不開奶”這道“問答大題”,蒙牛直接提筆,刷刷刷分三點作答:價格,渠道和品類教育。
在價格方面,蒙牛為了避開“價格戰”陷阱,將數智化作為“解題思路”,打造了全球乳業首座全數智化工廠,創下“三個一百”的全球乳業年度最高人效比,為實現企業和消費者雙贏指明了路徑。
在渠道方面,蒙牛&&,光是讓消費者“買得起”還不夠,得把牛奶送消費者的手邊,讓消費者“買得到”。為此,蒙牛致力於通過渠道下沉啃下空白市場的“最後一公里”,讓消費者能更方便地享受到牛奶的營養。
另外,蒙牛還致力於投身於營養科普,通過品類教育提升消費者營養知識。畢竟,鐘南山都提倡,要想活得長壽,得多喝牛奶。
長期以來,蒙牛還一直通過營養普惠工程,向偏遠山區的孩子們輸送營養。2024年,蒙牛通過“營養普惠工程”覆蓋了19個省39個市66個區縣,惠及近12萬人次,成為了穿越山海的營養郵差。
命題二:怎麼讓消費者喝好奶?
啥是好奶?
放到以前,蛋白質含量高就是好奶。
但今天,隨着國民對品質需求的不斷提高,“喝好奶”已經解鎖了新姿勢,例如很多人開始看牛奶的配料表,是否是生牛乳,還有人開始關心,奶源地在哪?
為此,蒙牛狂點研發創新的“科技樹”,推動産業全方位升級,對標和趕超世界級品質。
在上游奶源端,蒙牛從源頭做起抓品質,破解優質牧草、奶牛牛種等“卡脖子”問題;在生産加工上,蒙牛直接用覆蓋全産業鏈4Q管理體系把品質“焊死”,旗下9大類産品統統達到全球最嚴的歐盟標準;而且,蒙牛不斷加速精深加工與品類創新,推動國民從“喝奶”到“吃奶”的升級。
更加硬核的是,蒙牛還在世界第八大沙漠——烏蘭布和沙漠開啟了“瀚海耕綠治沙哺業”模式,用“全産業鏈思維”把無盡黃沙爆改成全球最大的有機原奶生産基地。

2021年,在這片有機牧場上,“特侖蘇沙漠有機”橫空出世,一舉助力特侖蘇登頂全球乳業最大單品,讓同行也不得不直呼“不是所有的沙漠有機都叫特侖蘇”。
命題三:精準營養時代,如何讓大家喝對奶?
隨着食品科技的快速發展,牛奶也迎來了一條“未曾設想過的道路”——以“喝對奶”為核心的精準營養時代即將到來。
在奶粉界,在新晉媽媽眼裏,HMO(母乳低聚糖)已經成為了高端奶粉的“硬通貨”。
但是,這一核心原料,被國外卡脖子卡得死死的!
直至2024年,蒙牛自主研發的母乳低聚糖原料,成功通過中美兩國雙認證,一舉打破壟斷。
光是這還不夠,蒙牛的終極目標是為消費者提供“私人定制”級的營養服務。
比如,當銀發族開始擔心肌肉流失,蒙牛悠瑞奶粉早已帶着專屬配方進行精準狙擊;運動達人揮汗如雨時,蒙牛邁勝首創的液體蛋白科技則化身成為“流動的能量站”……

在蒙牛科研buff的不斷加持下,“牛奶是最接近完美的食物”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漲。
從數智普惠到沙漠有機,從打破封鎖到精準定制,蒙牛的這份營養答卷,不僅關乎企業的成績單,更書寫着對國民健康的承諾。在這場營養全民的“世紀大考”上,奮筆答題的蒙牛也終將為“健康中國”增添最有力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