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勞動仲裁打出“組合拳”-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6/06 19:26:37
來源:內蒙古日報

呼和浩特勞動仲裁打出“組合拳”

字體:

  

  “沒想到,僅僅7天時間就拿到了調解書,在仲裁員的調解下,免去了訴訟的勞累,當天就拿到了拖欠的工資,真是太感謝了。”5月26日,來自四川的務工人員劉永感慨地説。

  在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優化營商環境過程中,呼和浩特人社局主動擔當作為,將勞動爭議化解端口前移,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既維護了勞動者合法權益,也讓勞動關係更加和諧穩定。

  攜手攻堅,多元聯動破難題

  “您好,這裡是呼和浩特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我是工作人員,現你單位員工的勞動爭議,通過我們組織同意按照調解協議解決……”近日,在呼和浩特一起人力資源公司的勞動爭議案件中,“廳市共建勞動人事爭議調處工作室”的工作人員通過每天10余通電話&&雙方當事人,最終化解了雙方心中的疑慮,同意簽署調解協議解決爭議,實現案結事了。

  據了解,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與呼和浩特市人社局聯合設立的“廳市共建勞動人事爭議調處工作室”,突破屬地管轄限制,通過案件信息互通、專家資源共享,實現跨層級、跨區域案件協同辦理。申請人在呼和浩特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直接提交調解申請,調解不成則無縫轉入仲裁程序。截至目前,該工作室已成功化解12起涉及多地用工主體的複雜案件。此外,該院同步推進的“人社+工會”勞動爭議裁調工作室,將在呼和浩特市9個旗縣區落地,構建起多元共治新格局。

  這是內蒙古創新開展勞動仲裁調解化糾紛的生動剪影。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構建“調解優先、仲裁提速、服務升級”工作模式,通過打造金牌調解網絡、構建跨域協作&&、革新辦案模式、前置風險防控四重創新舉措,有效化解了爭議雙方矛盾,促進了勞動關係和諧穩定。

  溫情調解,高效速裁解民憂

  “簽完調解協議,當場拿到仲裁調解書,再不用來回跑。”勞動者張敏對高效服務連連稱讚。

  據呼和浩特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院長馮雷介紹:“我們率先成立內設調解中心,創新構建‘立案前即時調解+開庭前委託調解’雙軌機制,將調解貫穿案件受理全過程,對80%適宜調解案件實施關口前移。對於不涉及勞動關係確認、社會保險等複雜案件,立案前即時調解;利用答辯期對開庭案件同步委託調解,提升溝通化解效率。調解協議與仲裁審查實現‘零時差’對接,勞動者當場即可完成調解書確認。”

  實證便是,在某牧業公司拖欠工資集體爭議中,調解員一週的時間促成雙方達成分期支付協議,並通過仲裁審查確認法律效力,為32名勞動者節約了時間和精力。“調解不是和稀泥,是用法律溫度融化爭議堅冰。”馮雷&&,今年以來調撤案件數同比大幅提升,平均化解周期縮短至5個工作日。

  辦案同時,該院從4月起推行要素式辦案模式,對仲裁辦案流程進行革新與優化。通過“庭前引導—要素庭審—簡化文書”三步法提升效率,實現庭前“瞭如指掌”、庭中“對症下藥”、庭後“一錘定音”。這項被企業稱為“靶向仲裁”的改革,讓當事人真切感受到“裁得明白、判得服氣”。

  靠前服務,送法入企促發展

  “這份用工風險清單真是及時雨,為我們解除了後顧之憂,可以説省下了真金白銀。”呼和浩特市一乳製品企業人力資源經理在參加聯企活動後感慨地説。

  前不久,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三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開展了“法潤企心 護航發展”為主題的聯企送法活動,與近百家企業面對面,仲裁員“一張圖”拆解勞動仲裁全流程,解讀“集體協商”與“一函兩書”制度,現場梳理勞動合同、離職管理、加班費核算等十大高頻爭議法律風險。

  “此項活動提高用人單位的依法用工水平、增強用工風險防範能力,減少用人單位用工成本,同時進一步發揮了調解仲裁在提高就業質量、優化營商環境、維護勞動關係和諧與社會穩定中的重要作用。”馮雷説。

  據了解,2024年該院12名青年仲裁員組建志願服務隊以來,每季度深入企業開展政策宣講、風險排查和調解指導,已累計服務企業超200家,幫助建立勞動爭議協商調解機制的用工密集型企業達56家,新就業形態企業13家,從源頭化解爭議隱患137起。

  數據顯示,通過上述組合拳,呼和浩特市勞動仲裁案件受理量實現三年來首次下降。“目前已形成‘預防—調解—仲裁—服務’全鏈條保障體系,我們將持續深化‘預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調解前、調解走在仲裁前’的理念,切實維護勞動者權益。”馮雷&&。(記者 梅剛)

  原標題:呼和浩特勞動仲裁打出“組合拳”矛盾摁在“搖籃裏” 權益暖到“心窩裏”

【糾錯】 【責任編輯:徐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