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山文化發祥地內蒙古翁牛特旗,一場以陣地建設為基、創新實踐為魂的文明新風正浸潤着這片古老土地。翁牛特旗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通過盤活紅色資源、創新服務模式、培育志願品牌,構建覆蓋全域的文明實踐矩陣,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為龍鳳之鄉注入精神動力。
陣地建設串珠成鏈,打造群眾身邊的“文明磁場”。漫步敖包山公園,紅色宣講路線與敖包祭祀文化相映成趣,文藝廣場上安代舞與理論宣講交替登場;在烏敦套海鎮,百年糧倉改造的實踐站裏,“草原輕騎兵”烏蘭牧騎隊員用馬頭琴演繹新時代讚歌,一首首原創新歌將在場觀眾引入家鄉沙湖草原的遼闊寬廣。翁牛特旗統籌推進“一核多翼”陣地網絡建設,讓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特有的自然風光“活起來”“接地氣”,“以點帶面”打造本土敖包山公園、草原書屋等132個場所為文明實踐點,串聯起14個特色實踐基地,以“文明實踐+”模式深化陣地功能,讓歷史遺存煥發時代生機。
理論宣講多點開花,澆灌百姓樂見的“文明之花”。在燈籠河草原,“馬背宣講隊”用雙語講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將“大道理”轉化為“家常話”,牧民畢力格感嘆:“宣講員用‘天上的鴻雁靠翅膀,各族兒女靠團結’這樣的諺語,把政策説到牧民心坎裏。”近年來,翁牛特旗通過組建“百姓名嘴+道德模範+鄉賢能人”百人宣講團,把“固定講&”變為“流動課堂”,通過快板、説唱、朗誦、小品、情景劇、歌曲、vlog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常態化開展理論政策宣講志願服務活動330余場、送學上門活動130次、舉辦“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活動650次。
志願服務異彩紛呈,奏響全民參與的“文明之曲”。夏日裏,“赤誠相助文明實踐來我家”主題實踐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烏蘭牧騎志願者頂着烈日送文化、蒙醫專家在蒙古包前義診、愛心義剪服務隊為社區老人解決“頭等大事”。翁牛特旗按照“8+N”標準建強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全旗598支志願服務隊如繁星閃爍,4.2萬名註冊志願者中有“黨員中心戶”,有持急救證的社區大媽,志願服務實現全民參與、全域覆蓋。在組織創建各項志願服務基礎上,翁牛特旗採取沉浸式公益實踐活動、情景模擬實戰演練、場景化專題輔導等形式,組織各類能力提升、醫療自護培訓5次,助力志願者專業技能滿點升級。
從玉龍故里到西拉木倫河畔,翁牛特旗正以文明實踐為筆,繪就新時代“牧歌新唱”生動畫卷。(馬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