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青山前坡為核心載體精心打造的集自然風光、休閒體驗於一體的敕勒川生態草原觀光帶,位於陰山山地中段大青山前坡,整體呈東西走向,全長約110公里,南臨京藏高速,北至大青山自然保護區,東至賽罕區,西至土左旗。
乘坐敕勒川草原觀光線從市區出發,可以沿途欣賞到城市的繁華與草原的寧靜,感受現代都市與自然風光的完美融合。敕勒川草原觀光線全程覆蓋呼和塔拉東街、野馬圖路等生態廊道,串聯起敕勒川草原核心區、雅瑪圖森林公園、奎素民宿、敕勒川星光裏、惱包文旅小鎮、馬頭琴小鎮等多個生態文旅地標。
“我早就想來敕勒川草原看看了,以前擔心交通不方便,現在開通了觀光專線,太方便了。而且票價很實惠,還能欣賞沿途的風景。”市民張先生説道。張先生是一位攝影愛好者,周末,他帶着相機乘坐觀光專線來到敕勒川草原,準備用鏡頭記錄下這裡的美景。
沿着觀光專線前行,敕勒川草原核心區是必打卡之地,廣袤的草原上,一條木棧道通向深處,帶游客近距離感受草原的魅力。這裡還建有內蒙古少數民族群眾文化體育運動中心、蒙古包會議中心、薩仁湖等多個功能區,游客不僅能欣賞草原風光,還能體驗草原文化、參與體育運動。
雅瑪圖森林公園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是城市中的天然氧吧。漫步其中,聽鳥兒歡唱,看樹木蔥蘢,讓人遠離了平日的喧囂。奎素民宿充滿鄉村風情,游客可以在這裡品嘗農家美食,體驗鄉村生活的寧靜與愜意。敕勒川星光裏則是文化與藝術的匯聚地,作為北疆文化展示窗口,這裡憑藉多元文藝形式,全方位展現地域特色文化,圍繞“歌游內蒙古”文旅品牌,敕勒川星光裏不斷創新,推出融入深厚文化底蘊的新劇作,讓游客能沉浸式領略北疆文化魅力。
惱包文旅小鎮和馬頭琴小鎮也各有特色。惱包文旅小鎮建築風格獨特,小橋流水,亭&樓閣,仿佛讓人置身江南水鄉,小鎮內還有各種特色商鋪、美食街,可滿足游客的購物和品美食需求。馬頭琴小鎮則以馬頭琴文化為主題,游客可以在這裡了解馬頭琴的製作工藝,欣賞馬頭琴演奏,感受音樂的獨特魅力。
在採訪中,市民和游客對敕勒川生態草原觀光帶和觀光專線的體驗讚不絕口。“這裡的草原太美了,空氣特別好,感覺身心都得到了放鬆。而且坐公交車就能直達,非常方便。”來自北京的游客李女士説。李女士是和家人一起來到呼和浩特,專門乘坐觀光專線游覽了敕勒川草原。她&&,這次旅行讓她對內蒙古的草原文化有了更深刻了解,以後還會帶更多朋友來。
不少市民也&&,觀光帶和觀光專線的出現,為他們的周末和節假日出行提供了新的休閒選擇。“以前周末不知道去哪兒,現在可以坐著公交車去草原,去各個景點逛逛,既能鍛煉身體又能欣賞美景,非常棒。”市民劉先生説。
在敕勒川草原景區內,不時可以看到藍白相間的無人駕駛觀光車緩緩穿行。“車輛搭載激光雷達和AI語音導覽,能自動避讓牛羊和游客。”技術人員趙陽介紹,這類車輛日均運營超200公里,能耗僅為傳統燃油車的1/5。游客王浩體驗後點讚道:“坐在車上聽‘敕勒川,陰山下’的吟誦,看著旁邊羊群走過,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敕勒川生態草原觀光帶的建設,不僅帶來了生態環境的改善和旅游體驗的提升,還對當地産業發展和文旅經濟起到了強大的帶動作用。
依靠大青山這片“綠水青山”,周邊村民收穫了屬於自己的“金山銀山”。新城區水磨村就是其中的典型。隨着大青山前坡生態一年比一年好,水磨村憑藉原生態自然風光,積極發展農家樂和民宿産業,促進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村民李永剛笑着説:“以前村裏沒啥産業,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現在來旅游的人多了,我們開農家樂、民宿,收入比以前高多了,很多年輕人也都回來了。”
除了農家樂和民宿,當地的特色農産品銷售也迎來了新機遇。游客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會購買一些奶製品、肉製品、手工藝品等,這不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還促進了當地特色産業的發展。
在文旅經濟方面,敕勒川生態草原觀光帶積極融入文旅體商融合發展新格局。借助內蒙古少數民族群眾文化體育運動中心、國家北方足球訓練基地等項目,相關部門從整合資源、豐富文旅活動等多方面協同發力,策劃舉辦品牌演唱會、草原音樂節、烏蘭牧騎巡演、馬拉松進景區、速度賽馬等文旅活動和體育賽事,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進一步提升了景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如今,敕勒川生態草原觀光帶正以其獨特的生態魅力和豐富的文旅體驗,成為內蒙古旅游的新名片。它不僅是自然生態修復的成功典範,更是生態與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為人們帶來了一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也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記者 楊彩霞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