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24年8月15日拍攝的呼和浩特市城市風光。王劭凱 攝
當部分城市常住人口出現凈流出的時候,深居西北內陸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卻出現人口回流凈增長,並保持了年均5萬人的高速增長態勢,由2011年的294萬人增至2024年的363.94萬人。近70萬人涌入,呼和浩特到底做對了什麼?
發展引人:搭乘城市經濟快車
2023年和2024年,呼和浩特經濟增速分別為10.0%、6.1%,2024年地區生産總值突破4000億元,較2021年增加了1000億元。經濟發展欣欣向榮,成為人口增長最大吸引力。
“六大産業集群”吸引人才投資興業——
呼和浩特構建起電子信息技術、綠色農畜産品加工、新材料和現代裝備製造等“六大産業集群”,佔全市工業總産值比重突破90%。
新建成的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成為綠色農畜産品加工産業吸引人口落戶就業的重要發力點。“計劃到2035年,健康谷年GDP貢獻達1982億元,直接及間接就業人口超35萬人。”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説。
利好政策打造就業創業“夢工廠”——
對簽約“六大産業集群”企業的,分年度給予博士研究生5萬元、碩士研究生2萬元的人才獎勵;前來就業、創業的無房青年和新市民可申請保障性租賃住房,租金不高於同地段市場價的70%……呼和浩特已&&的就業創業政策,字字句句寫滿誠意。
“去年我創業遇到資金困難,向呼和浩特新城區人社局申請30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後,資金很快到賬,財政部門同時給予50%的政府貼息,利率低至1.8%。”內蒙古銳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張靜怡説,“這筆錢發揮了關鍵作用,讓創業之初的我充滿信心。”
居民收入和支出“雙增長”增強城市“強吸力”——
近兩年,呼和浩特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均在5%及以上,人均消費支出也大幅增長。城市經濟活力十足,不僅吸引外來人口尤其是高素質人才和勞動力流入就業,還帶動零售、餐飲、娛樂等服務業快速擴張,形成人才涌入、服務擴容、就業倍增的良性生態圈。
從上海遷居呼和浩特創業的伊莉娜,2024年在當地網紅街東護城河北街,開了一家名為“凱利空間”的西餐廳,很受年輕消費者青睞。
民生留人:幸福城樂享品質棲居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提質,全力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推動“住有所居”變為“住有宜居”,打造零盲區公共交通環境……呼和浩特近年謀新策、出實招,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衣食住行等城市功能不斷提升,有力增強了人口的吸附能力。
基礎設施改善讓城市更宜居——
新增供熱能力3800萬平方米,城市供熱“O”型環網全面成型;改造老舊小區229個,解決502個居民小區“吃水難”問題。水、電、路、暖、房等基礎設施逐年完善,讓呼和浩特新老市民不斷增強獲得感。
走進位於新城區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青城青寓,沙發、冰箱、熱水器、油煙機等設施一應俱全。2023年研究生畢業後來呼和浩特發展的魏英楠説,解決了住房問題,更有信心留在呼和浩特打拼。像魏英楠一樣,2022年以來,有超過十萬大學生留在呼和浩特工作生活。
公共服務升級讓幸福觸手可及——
購買首套新建商品住宅,給予總房款2%的購房補貼券;來呼和浩特落戶不受購房、租房、繳納社保等條件限制,全國在校大學生可在線落戶;60歲及以上老年人、現役軍人等人群免費乘坐地鐵、公交……
“一系列舉措將為呼和浩特民生改善帶來重大利好,在拉動消費增長、激發經濟活力的同時,還會進一步帶來人口流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學院副院長、教授楊凡説,“隨着人口紅利不斷轉化為發展紅利,呼和浩特經濟增長的後勁很足。”
嚴厲打擊違法犯罪給足安全感——
近幾年,呼和浩特優化基層治理單元,加強社會治安綜合管控,嚴厲打擊盜搶騙、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來呼和浩特工作生活已有五年,電動車、手機、錢包這些私人物品一次沒有丟過,尤其是晚上十一二點,還能看到警察巡邏,讓我時刻覺得在這裡十分安全。”市民趙海燕説。
環境聚人:活力奔涌天地寬
這是2024年8月15日拍攝的呼和浩特市城市風光。王劭凱 攝
近年來,呼和浩特大力優化營商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厚植文化環境,由內而外的吸引力讓這裡人才聚、事業盛、城市興。
增強經營主體活躍度——
在呼和浩特,企業開辦實現了全流程網辦,市本級政務審批服務事項大幅精簡,從過去的1296項銳減至405項,成功躋身全國行政審批事項最少城市行列。
“過去辦理業務得開車40多分鐘去土左旗辦理,自從政務服務大廳搬進園區後,我們再不用東奔西跑了。”天皓水泥有限公司綜合部負責人范美林在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如意政務服務大廳辦理公司業務時説,不出園區的“一站式”服務,讓辦理業務更加省時省力。
創造綠色發展先機——
呼和浩特目前森林覆蓋率達15.78%,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46.15%。産業謀篇布局盯住“綠色”,綠色算力、生物醫藥、低空經濟等産業正在形成聲勢,為呼和浩特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新動能。
走進內蒙古中科超算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京蒙智算中心機房,一台&服務器不時閃爍燈光。“全年平均7攝氏度的優良氣候,每度電0.32元的優惠電價,以及公司當前80%的綠電供給,讓該項目與北京的數據中心項目比,用電成本約減少三分之二。”公司總經理白洋説,“從北京來到呼和浩特,我和團隊一致認為,呼和浩特是我們發展綠算産業的最優選擇。”
增強城市魅力——
依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豐厚底蘊,呼和浩特提出打造具有北疆特色的博物館之城、雕塑之城、藝術之城、現代文明之城,有力提升了首府文化能級。“2024年,呼和浩特成功舉辦第十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産品與技術博覽會,吸引了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422家國內博物館參展,接待國內游客近238萬人次,實現國內游客總花費近50億元。”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廣電局局長金磊説。(記者 王靖 王雪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