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日限定”到“四季長紅” 青城賞花經濟背後的文旅新圖景-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28 11:50:07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

從“春日限定”到“四季長紅” 青城賞花經濟背後的文旅新圖景

字體:

  春天花會開。從公主府公園的桃花、烏素圖的杏花、將軍衙署的丁香花……青城的這些賞花勝地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游賞。伴隨青城全域旅游的蓬勃發展,賞花的內涵與外延也不斷拓展,並逐漸與美食、研學、露營、旅拍、演唱會等其他産業融合發展,催生出令人矚目的“賞花經濟”。

  多元業態激發無限商機

  在公主府公園,桃花盛開時,園內便成為歡樂的海洋。市民、游客絡繹不絕,穿梭於桃林,歡聲笑語不斷。為留存這份春日美景,許多市民、游客與專業影樓、攝影工作室在此預約外景拍攝,桃花主題攝影成為市場熱點,首府攝影行業迎來年度首個業務高峰。身着傳統漢服的市民、游客在桃樹下留影,與爛漫桃花相映成趣,構成一幅優美的春日畫卷。

  資深攝影工作室經營者陶先生&&:“桃花一直是春季攝影的重要主題,每年都有大量市民、游客預約拍攝。今年我們承接了數十組拍攝訂單,顧客對成片效果十分滿意。特別是公主府公園新增的夜景照明設施,為攝影創作提供了全新視角和場景,顯著提升了業務收益。”賞花經濟不僅帶動了攝影行業發展,更通過影像讓春日的浪漫與美好得以留存。

  與此同時,回民區烏素圖的杏花也成為呼和浩特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4月20日,“會聚良緣 ‘杏’福滿園”青年職工交友聯誼活動在此舉辦。200余名單身青年男女齊聚於此,活動現場精心佈置的粉色彩帶與彩色氣球,營造出溫馨歡快的氛圍。這場活動不僅為青年群體搭建了交友&&,還帶動了周邊文旅消費增長。

  在欣賞杏花之餘,市民、游客還可前往回空間藝術中心參觀“青城記憶”呼和浩特老照片展,感受城市歷史變遷,杏林深處的特色咖啡館成為游客休憩的理想場所。隨着客流量的持續增加,咖啡館經營業績屢創新高。周邊民宿同樣人氣火爆,每逢節假日,大量市民前來休閒度假,在欣賞杏花的同時,體驗露營、燒烤等特色項目,感受春日鄉村魅力。

  在大黑河郊野公園,新綠的樹木與粉嫩的桃花相互映襯,構成生機勃勃的春日畫卷,吸引眾多市民前來休閒娛樂,開展漫步、騎行、放風箏等活動。商家紛紛抓住商機,在公園內設立攤位,售賣風箏、飲品和特色美食等。熱鬧的市集不僅豐富了游客游玩體驗,也進一步激發了公園消費活力,為“賞花經濟”增添亮色。

  傳統景區轉型現代文旅綜合體

  烏素圖村憑藉獨特的杏花資源,成為首府市民、游客首選的旅游景點之一。“杏塢番紅”早在清朝末年就入選呼和浩特市舊八景,2023年又成功入選“青城十六景”,成為城市文化旅游的重要名片。在不斷發展過程中,烏素圖杏花谷景區內空間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游客需求,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影響游客體驗,周邊私營農家樂、自建採摘園與停耕農田交錯分佈,給景區管理和古杏樹保護帶來了挑戰。

  為破解發展難題,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實施了一系列系統性改造工程。自2023年起,烏素圖杏花谷景區啟動全面升級計劃:一方面,擴大景區面積,拓展游客活動空間;另一方面,全方位改造景區基礎設施,包括改建道路、修繕水系、加強古杏樹生態保護、優化綠植景觀布局、打造特色景觀小品以及更新商業業態等。

  今年,景區以“古風園林”為主題,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休閒理唸有機融合,着力打造城市近郊慢生活旅游目的地。在功能布局上,景區設置了多個特色區域:採摘區根據季節變化,7月提供杏果採摘,8月開放小蘋果和李子採摘,讓游客體驗豐收的喜悅;中央溪流區利用上游伏流打造特色水景,並配備霧化裝置,營造出雲霧繚繞的夢幻效果,成為親子游熱門打卡點;觀景瞭望&為古風攝影、婚紗拍攝和繪畫寫生提供了絕佳視角;動物互動區的鹿園和兔園深受兒童喜愛,孩子們可以近距離接觸小動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烏素圖杏花谷景區工作人員馮志民介紹:“我們通過多元化的場景打造和業態創新,不僅讓游客能欣賞到美麗的杏花,還能獲得豐富的休閒娛樂體驗。這種深度融合的發展模式,有效延長了游客停留時間,提升了消費意願,為‘賞花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花為媒帶動區域協同發展

  “賞花經濟”的蓬勃發展,不僅推動了文旅産業的繁榮,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回民區農家院經營者裴興旺對此深有體會。隨着杏花季的到來,他的農家院迎來了客流高峰,單日接待游客量屢創新高。除散客預訂,企業團建等團體訂單也紛至沓來。為滿足市場需求,農家院不斷拓展業務範圍,從傳統餐飲住宿服務,延伸到團建拓展、黨建會議等多元領域,並推出戶外燒烤、登山觀景等特色體驗項目,形成“食住行+游娛學”一站式服務體系。

  回民區通過打造杏花主題文旅IP,整合周邊生態資源,開發精品旅游線路,將自然風光與紅色教育、民俗體驗有機結合,激活鄉村旅游市場。據了解,裴興旺的農家院去年接待游客眾多,經營收入顯著增長。

  “賞花經濟”還帶動了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以杏花為紐帶,當地逐步形成涵蓋農産品銷售、民宿運營、手工藝品製作、旅游服務等在內的完整産業鏈。游客的持續涌入不僅增加了農戶收入,也提升了回民區文旅品牌知名度,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了生動實踐。

  穀雨時節,萬物競發,呼和浩特以“賞花+”為引擎,激活文旅産業新動能,推動歷史文化資源與現代經濟發展深度融合。“春日賞花已成為呼和浩特文旅消費新熱點。隨着游客規模持續增長,‘賞花經濟’不僅滿足了大眾親近自然、享受生活的需求,更通過‘花卉+’模式,串聯起餐飲住宿、文創開發、攝影旅拍等多元産業,形成完整消費鏈條。在此基礎上,呼和浩特市四區立足區域特色,積極探索文旅經濟發展新路徑。通過創新數字營銷、打造主題活動等方式,充分挖掘季節性流量價值;以花卉資源為核心,延伸開發四季旅游産品,推動‘賞花游’從單一的春日經濟向全季節、全業態的‘花樣經濟’升級。這種發展模式不僅有效提升了城市文旅産業附加值,更通過産業融合發展,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副教授黨福玲&&。

  智慧出行打造沉浸式賞花體驗

  4月19日,一輛繪滿榆葉梅與丁香圖案的“開往春天的巴士”從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緩緩駛出,標誌着“花漾青城”賞花季正式拉開帷幕。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廣電局以“公交+騎行+智慧導覽”立體交通網絡為核心,推出兩條主題賞花專線、千輛主題電單車及智慧導覽服務,串聯城市文化地標、近郊生態秘境與歷史場景,打造沉浸式賞花盛宴。

  “開往春天的巴士”專線迎來全面升級,兩條主題線路覆蓋8大賞花站點。榆葉梅專線從萬達廣場東門始發,沿絲綢之路大道向北,途經內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等文化地標,終至大黑河郊野公園,串聯起全城最密集的榆葉梅花海。此外,該線路特別設置“春日花花車站”集章打卡點,市民在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外廣場領取限定種子車票後,集齊5枚沿途站點印章,即可兌換昭君酸奶餅、和林格爾剪紙書簽等本土特色禮品。新增的炫彩觀光巴士以大召為起點,採用復古車身設計,在4月19日—5月5日期間,每日10:00—18:30途經呼和浩特地標性商圈與景觀,游客僅需9.9元即可飽覽“城市文化軸帶”與自然風光交融之美。

  呼和浩特聯合滴滴青桔投放的千輛“春日主題電單車”也成為延伸賞花場景的亮點。這些車身點綴桃花、丁香等花卉元素的電單車,配備智能車筐支架與語音導覽功能。游客通過“智游青城”公眾號可獲取4條官方騎行路線,如“杏花秘境線”“都市尋芳線”等,騎行至杏花谷、塞上老街文化旅游休閒街區等點位時,還會收到“智游青城”自動推送的花期信息與文化故事。途經大黑河,兩岸的紫色馬鞭草花海吸引眾多市民、游客拍照打卡。此外,還能偶遇以陰山岩畫元素裝飾的“流動文化巴士”,車廂外壁駿馬圖騰與車內草原絲綢之路歷史講解相映成趣。

  文化賦能貫穿賞花季全程。公主府公園百年桃樹下,孩子們身着漢服朗誦《敕勒歌》,許願燈下“青城花語”卡片寫滿春日期許;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外廣場的“花漾好市文創集市”匯聚本土品牌,陰山石材“迷你敖包”、遼代壁畫靈感絲巾等文創産品,讓游客將“可觸摸的春天”帶回家。夜晚的大黑河郊野公園星空露營區螢火點點,馬頭琴演出吸引游客駐足,正如市民李女士所言:“孩子數星星、花海伴螢火、琴聲繞耳畔,這是呼和浩特獨有的浪漫。”

  城市細節處處見巧思:回民區中山西路新栽86株國槐、小黑河沿岸垂柳帶,讓市民通勤路上邂逅“轉角花開”;將軍衙署博物館300年古丁香樹下,工作人員演示古法投壺;昭君博物院芍藥花田化身“和親之路”情景劇舞&……

  隨着賞花季持續升溫,這場以花為媒的活動,通過科技服務精準觸達與文化場景深度挖掘,激活了春日經濟。

  單一景觀跨越全域融合

  4月19日,新城區紅山口村第九屆杏花節在漫山粉白花海中啟幕,文藝表演、非遺展示、農産品市集等活動同步開展,標誌着呼和浩特“賞花經濟”向“文旅+農旅+康養”多元業態深度拓展。

  紅山口村依託大杏資源,以“杏花節”為品牌打造“旅游+農業”融合模式,逐漸摸索出一條“杏花經濟”路。同時,立足農業資源優勢,在推動農業産業現代化基礎上,做深“旅游+”農業融合文章,以旅游産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積極探索“旅游+康養”“旅游+休閒”等新業態新模式,打造文旅、農旅融合發展新亮點、鄉村振興新業態,增收新渠道和消費擴容新載體,逐漸構建起全域全季全時旅游的發展格局。

  走進呼和浩特市園林苗木試驗示範基地大棚,滿棚花卉映入眼簾。近年來,呼和浩特通過自主培育,推出一批比較成熟的常規花卉,它們抗寒、抗旱,易成活,在提升微景觀效果的同時,還可延長賞花周期。

  “今年,首府園林引進、培育了諸如大花飛燕草等新品種,植株高度可達1米到1.2米,與往年培育的30—50厘米花卉立體搭配,既降低綠化成本,又提升了城市花境景觀層次感”呼和浩特市園林綠化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春夏賞花季帶動大青山沿線旅游經濟帶崛起,露營基地、採摘園等項目串聯成線,拉動民宿、餐飲等配套産業發展。同時,文化旅游産業的興盛為本土手工藝品、文化演藝提供了更廣闊的舞&,不僅促進了周邊村民的就業和收入增長,還帶動了沿線農産品、特色美食等的銷售,提升了周邊村民的生活水平。

  由“單一賞花”向多維度“悅心”轉變,呼和浩特市不斷通過科技賦能、文化創新、産業融合等方式,讓“花期延長”推動“賞花經濟”不斷發展。

  以節促游突破做強品牌

  以花為媒、以節促游。呼和浩特市因地制宜,依託花卉資源優勢和社會人文優勢,積極發展集賞花游玩、生態休閒、農耕文化於一體的“賞花經濟”,並取得一定成效。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副所長李瑩研究員&&,與傳統旅游經濟相比,“賞花經濟”具有全民參與性強、帶動農業園林業發展、促進文化傳承創新等特點。呼和浩特的“賞花經濟”要結合地方實際,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的花卉,持續深耕桃花節、杏花節、丁香節等品牌節慶,以節慶 IP 激活旅游業發展動能。與此同時,在做強品牌的同時做好服務,對呼和浩特賞花品牌活動至關重要。

  “未來要通過資源整合、文化賦能、科技加持,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將自然稟賦轉化為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同時,進一步挖掘地方特色,強化配套服務,讓每一縷花香都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能。”李瑩&&。

  當前,“賞花經濟”已突破傳統門票收入的單一模式,形成了涵蓋餐飲、住宿、文創、娛樂等多領域的綜合性消費鏈條。作為一種創新型文旅消費模式,“賞花經濟”不僅搭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橋梁,更促進了文化傳承與旅游發展的深度融合。隨着各地文旅扶持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賞花經濟”有望成為推動城市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為人們探索美好生活提供更多可能。

  在這春意盎然的四月,讓我們共同走進呼和浩特的花海世界,感受繁花之美,體驗“賞花經濟”的獨特魅力。(記者 李娟 馬妍 實習記者 賈思敏)

  原標題:從“春日限定”到“四季長紅” 解碼青城賞花經濟背後的文旅新圖景

【糾錯】 【責任編輯: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