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丨“夾心房”,改成了“暖心房”-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16 17:20:24
來源:半月談

半月談丨“夾心房”,改成了“暖心房”

字體:

  實施城市更新,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如何找準城市更新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更新行動如何更好地推進?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瞄準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夾心房”問題,實施“夾心房”改造項目33個,改造面積約3.55萬平方米,553戶居民受益,改善了居民生活條件,城市建設品質得到提升,社會矛盾也隨之化解。

  “夾心房”,堵心又鬧心

  在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一些老舊房屋因多種因素未能與周邊房屋同步拆遷改造,成為遺留下的“夾心房”。

  包頭市的“夾心房”,最早建於20世紀50年代,這些老舊房屋沒有燃氣等設施,排污、取暖、輸電等配套設施落後,有些屋子狹小、跑風漏雨,環境臟亂甚至存在安全隱患。有的“夾心房”和周邊新建樓房的間距僅有1米左右,採光差,蝸居其中的人堵心,周邊居民鬧心。

  “住在‘夾心房’,家裏取暖和用水都是大問題,晚上去衞生間也很不方便。”包頭市民逯小樂所住的“夾心房”位於包頭市青山區鹿景苑小區兩棟樓中間,最窄處與樓房相距不到3米,陽光一年四季都很難照進房子裏。

  緊鄰“夾心房”的樓房住戶也抱怨。鹿景苑小區居民王桂英説:“一出單元門就是‘夾心房’,過道裏堆滿雜物。尤其到了冬天,他們都是燒煤取暖,我家住2樓,他們房頂煙囪裏冒的煙直往我家鑽,窗戶都不敢開。”

  近年來,包頭市經過認真梳理論證,下決心集中破解“夾心房”改造難題。“我們主要改造城市規劃區範圍內,已整體拆遷改造區域內遺留的佔地面積小、開發價值低、國有土地上尚未拆除的危舊平房住宅。”包頭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楊光介紹,目前包頭市已實施“夾心房”改造項目33個、553戶,佔地面積約87.71畝,改造面積約3.55萬平方米。

  黨建引領,協同攻堅

  “夾心房”的形成,多因權屬問題、徵拆補償訴求高等原因。怎麼保障改造工程順利進行是一件難事。

  在改造過程中,包頭市堅持黨建引領,組織黨員幹部深入徵拆一線,了解群眾真實訴求,與居民溝通協商,化解矛盾心結,涉改地區政府建立區領導包聯街道片區、區局領導包聯到戶的包聯工作機制,組織動遷小組入戶動遷。

  同時,包頭市還充分激發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創建“紅色工地”,創新開展“黨建+安全生産”“黨建+工程質量”“黨建+智慧管理”等工作模式,不斷優化設計方案,在保證“夾心房”工程項目安全質量水平的前提下,大力提升建設進度,確保改造工程按期完工。

  “夾心房”拆遷改造工程涉及11個部門、21個審批環節。包頭市打破屏障,打通部門間工程審批流程,開設全方位、全天候手續辦理綠色通道,實行“提前介入、專事專辦、專人督辦、即來即辦”的機制,精簡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限。

  包頭市“夾心房”改造工作組綜合組成員馬興盛介紹,11個“夾心房”安置房項目,從地上物徵拆清運到辦結建設手續用時2個月,最快的僅用了47天。

  包頭市六合成“夾心房”改造項目封頂施工現場 王正 攝

  改造中,工作專班組織地區徵收安置工作組,經過多輪次精心論證、修改完善,依法依規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徵收安置方案,對“夾心房”實施拆除,原址或就近安置,使居民不必搬離或遠離居住多年的生活區域,既方便孩子上學、年輕人就業、老人就醫,又能喬遷新居,改善居住條件。

  楊光介紹,“夾心房”項目由包頭市住建集團等市屬國有企業實施,根據房屋區位、産權、房屋類型等差異,實行1.3倍到1.6倍不等的面積補償安置比例,體現了徵收補償讓利於民。實施企業也以配建部分商品房的方式平衡安置房建設成本,從而實現項目支出與收益基本平衡。

  城市靚了,民心暖了

  截至目前,包頭市“夾心房”改造已經完成安置房建設和回遷工作,安置房居民都已領取新房鑰匙,正在陸續搬進新居。

  “包頭市聚焦安置房的安全性、實用性、耐久性、環保性,充分考慮了回遷居民的居住生活習慣。我們這處安置房就是在原址上建設的,非常方便。”少先路28號街坊耐火廠平房“夾心房”項目住戶張青飛説。

  “改造前,不少‘夾心房’住戶對社區工作是出了名的不配合。‘夾心房’區域內電線雜亂無章、過道逼仄狹窄、安全隱患叢生,也引發周邊住戶不滿,群眾上訪頻繁。”馬興盛説,改造後,“釘子戶”變成了“自家人”,“風險區”變成了“小廣場”,矛盾糾紛、信訪投訴等一系列基層治理難題得到有效解決。

  居民們領到新房鑰匙

  “隨着改造工程推進,‘夾心房’滋生的燃煤空氣污染、垃圾雜物隨意堆積、雨水倒灌等一系列難題也隨之解決。”青山區科學路街道迎春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辛萍説,平房區拆除後,堵在大家心裏的“墻”也隨之消散了,相關鄰里糾紛、信訪投訴的數量大大減少。

  隨着一處處“夾心房”完成改造,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據介紹,在33個“夾心房”改造項目中,22個由於面積小不適合建設安置房,拆除後騰出的土地進行了綠化、硬化,用於建設停車位、充電樁、健身器械、養老服務設施等基礎設施。

  楊光説:“‘夾心房’改造工程,還滿足了群眾休閒娛樂等需求,補齊公共基礎設施短板,有效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環境,城市整體功能和品質明顯提升。”(半月談記者 劉偉 任會斌 侯維軼)

【糾錯】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