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1日電 題:烏拉特草原:戈壁紅駝産業穩步發展
新華社記者李雲平
農曆正月既是內蒙古烏拉特後旗戈壁紅駝毛色最好看的季節,也是當地牧民集中賽駝的時節。正月初四早上,烏拉特後旗巴音前達門蘇木巴音哈哨嘎查牧民阿拉騰烏拉一家身着艷麗的節日盛裝,騎着健壯的戈壁紅駝,在前往親朋好友家拜年的途中參加小型賽駝活動。
阿拉騰烏拉説:“我們這裡地廣人稀,每戶牧民相隔5公里左右,大家一邊騎着戈壁紅駝拜年一邊賽駝,既讓牧民熱身、舒心,也讓拜年的氛圍熱鬧起來。這樣的春節過得有活力。”
戈壁紅駝生活在我國北部邊境地區陰山以北的戈壁灘上,是一種稀有的駱駝品種。烏拉特後旗被譽為“戈壁紅駝之鄉”。每逢節日,烏拉特後旗牧民常常自發舉辦家庭那達慕,吸引許多戈壁紅駝養殖戶參加賽駝活動。
賽駝活動見證烏拉特後旗戈壁紅駝産業的穩步發展。近年來,烏拉特後旗深挖戈壁紅駝的文化內涵和經濟價值,將其確立為推動鄉村振興主導産業之一,規劃建設1個戈壁紅駝産業園區和9個高標準養殖基地,戈壁紅駝數量由2002年的4000峰增長到目前的近4萬峰。潮格溫都爾鎮巴音努如嘎查牧民吉布呼楞圖説:“從2023年開始,我把15峰産奶母駝托養給當地駝乳生産龍頭企業,1年獲得分紅3萬多元,降低了勞動成本、草場壓力,提高了養殖效益。”
記者走訪發現,為延伸戈壁紅駝産業鏈,烏拉特後旗培育出多家駝肉、駝奶加工龍頭企業,開發駝奶、駝肉、駝毛、駝絨等全産業鏈産品,逐漸提高養殖附加值,逐步提升品牌知名度。烏拉特後旗農牧和科技局局長吉仁都日布説:“我們推行‘企業+合作社+基地+牧戶’的經營方式,落實圈舍建設補貼、養殖保險補貼等政策,支持企業通過駝奶收購、託管代養等方式與養殖戶建立合作關係,推動戈壁紅駝産業向基地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在做強産業、做精産品的同時,烏拉特後旗打造戈壁紅駝文旅産業,逐步實現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我們謀劃做好‘産業+文化’發展的大文章,讓‘戈壁紅駝’成為提升知名度、帶動旅游消費的地標性名片。”烏拉特後旗文體旅游廣電局局長斯慶巴特爾説。
據了解,烏拉特後旗戈壁紅駝總産值已突破1億元,帶動1600多戶牧民戶均年增收2.4萬元,佔當地牧民家庭總收入的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