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森工集團:“民生賬單”變“幸福清單”-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28 15:11:04
來源:新華網

內蒙古森工集團:“民生賬單”變“幸福清單”

字體:

  職工健康服務項目使職工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高水平、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首批8&XE85GF型自動伐木機入駐林區,不但最大限度減輕了職工勞動強度,還提升了林業生産效率、增強了作業安全性;電信普遍服務項目把千里興安和大千世界緊密聯結起來……這一樁樁的民生工程,件件辦到了職工群眾的心坎上,使生活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職工群眾幸福指數飆升。

  擴大就業:引得“鳳凰”至 振翅大舞&

  “開飯啦!”隨着一聲呼喚,肉末豆腐、紅燒肉、殺豬菜……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端上餐桌,大楊樹林業公司的大學生職工們拿起碗筷美美地吃了起來。2024年,大楊樹林業公司投入67.8萬元對大學生職工宿舍和食堂進行維修改造,為他們營造了一個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讓遠離家鄉的大學生職工感受到如同“家”一般的溫暖與歸屬感。

  大楊樹林業公司大學生職工在食堂就餐。包文君 攝

  擁有人才,方能成就未來。內蒙古森工集團以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為契機,加快勞動用工制度改革,全面實現市場化用工,緊緊圍繞林區生態保護、産業發展需求,精準引進各類青年職工,2021年以來,內蒙古森工集團分層次、分批次、分階段招聘3179名職工,其中2024年招聘1518人。

  在引進人才的同時,內蒙古森工集團不斷優化人才服務,通過舉辦崗前培訓班、才能才藝匯演、座談交流會等形式,幫助大學生職工更好地了解林區、融入林區、扎根林區;全面打造“大學生公寓”“人才公寓”,減輕生活成本,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同時,堅持“對標提檔”,按照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工勤技能崗位對新招聘人員分別制定工資標準,持續加大對人才的吸引力度。

  內蒙古森工集團不斷健全完善人才培養制度,積極創造條件、搭建&&,“賽馬”“相馬”並舉,結合經營管理架構優化整合,在集團及各級子企業及分公司中全面開展管理人員競爭上崗工作。不拘一格選拔優秀人才,形成能上能下的選人用人機制。2024年各直屬單位新聘任管理人員509個,其中競爭上崗445人,競爭上崗率87.43%,幹部隊伍實現年輕化、專業化。

  如今,從森林防滅火一線到生態建設前沿,從産業發展主戰場到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處處閃耀着青年人才的身影,困擾內蒙古森工集團多年的“後繼有林,後繼無人”的問題正在得到有效破解。

  創業增收:挖渠引活水 多勞者多得

  近些天,甘河森工公司二樓會議室好不熱鬧,多名公司幫扶的家庭經濟戶職工一邊交流着自己對培植黑木耳的感悟和下步打算,一邊等待領取自己工餘時間採摘木耳獲得的勞動報酬。

  甘河森工公司食用菌培植現地。周忠成 攝

  2024年,為了更好鼓勵職工發展家庭經濟,拓寬職工群眾增收渠道,甘河森工公司啟動“産業帶頭人引領發展計劃”,共有14名困難職工參與到發展計劃之中,培植木耳4萬袋。這14名職工不但可以學習黑木耳種植技術,還能通過勞動獲取額外報酬。

  內蒙古森工集團把改善職工群眾生活、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引領林區職工大力發展林下特色産業項目,讓職工的“錢袋子”鼓起來。2024年,森工集團工會下撥家庭經濟無息借款575.5萬元,基層單位行政配套723萬元,基層工會配套79萬元,扶持364戶職工發展家庭經濟。林區各級工會累計舉辦家庭經濟技術培訓班16期,培訓704人次。

  2024年,莫爾道嘎森工公司傳來喜訊:當年旅游收入達到2830萬元,創歷史新高。這一顯著成績不僅為公司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也為當地職工群眾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

  憑藉得天獨厚的大森林、大濕地、大冰雪資源優勢,內蒙古森工集團以市場為導向,在旅游市場相對成熟的阿爾山金江溝、莫爾道嘎白鹿島、根河源濕地、綽爾和滿歸特色民宿小鎮等景區建設上深耕細作,依託7個進出林區的通道,構建北部、南部、中部三大旅游核心板塊,重點打造北部、南部兩大環線。積極探索跨區域旅游産業協調發展格局,利用G331國道旅游資源優勢,深化中國冷極與神州北極、額爾古納的互通互聯,吸引近百萬游客走進林區。2024年旅游收入達7050萬元,實現“一點熱、全盤活”的旅游發展新局面。

  融“智”於林:用機械減負 以信息賦能

  2024年12月,8&XE85GF型自動伐木機正式入駐林區,這是內蒙古森工集團聯合徐工集團以挖掘機為原型機,通過加裝數控屬具改裝升級而成的自動伐木機,最大限度解放林業工人雙手,提升機械化程度。

  2024年,內蒙古森工集團加快構建現代林業産業體系,森林可持續經營機械化是推進傳統産業升級的重要舉措。森工集團結合林區特點、立地條件、高寒氣候等實際,加強同大型機械設備廠家的技術交流,累計投入資金1億多元,促進林業機械設備技術優化、性能提升,以科技賦能,在森林可持續經營、森林防滅火等工作中加強科技項目爭取和儲備,改善職工安全生産條件。

  蘭鵬林、吳海芹夫妻二人是阿里河森工公司丁子山瞭望塔森林防火瞭望員。蘭鵬林説:“過去瞭望塔上沒網,手機沒信號,遇到突發事件只能通過固定電台&&或到公路上搜尋通信訊號,非常不便。現在瞭望塔條件好了很多,有了網絡,工作之餘還可以與家人聯絡,不感覺孤單了。”

  高山上的“森林眼”。綽爾森工公司黨委宣傳部提供

  2024年,內蒙古森工集團開展“智慧林業、數字森工”建設,全面提升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基礎通信網絡覆蓋率、完善生態感知監測能力、推廣智慧林業應用。同時,陸續在林區建設206座4G通信基站,使林區重點防火區域、主要道路及瞭望塔網絡覆蓋率逐漸提高。

  人人健康:願景變實景 托起“健康夢”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內蒙古森工集團不斷完善薪酬分配製度,工資分配向基層一線職工傾斜,實現“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組織8批500名勞模和職工進行療休養,關心好、關愛好、關懷好林區職工,保障好職工療休養權益;積極開展職工健康服務,從破解職工群眾最迫切期盼解決的問題入手;各單位積極組織職工體檢,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及培訓,切實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職工健康服務“送醫到基層”義診專家為職工進行中醫針灸治療。唐永朋 攝

  “我這股骨頭病發展到4期了,想到北京積水潭醫院去看病,可一直挂不上號,我就想到了健康服務小程序,在去年10月8日申請了門診協助,視頻醫生很快&&通知我已經成功預約10日的專家號。大夫檢查完説,需要做股骨頭置換手術,住院得排隊,至少也得兩個月後,12日我又通過小程序申請了住院協助,14日我入院手術,24日出院,真沒想到,會這麼順利高效。”作為健康服務項目的受益者,甘河森工公司職工王力東感觸頗深。

  針對林區職工群眾在醫療保障方面的迫切需求,2023年,內蒙古森工集團在自治區總工會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動下,聯合中華志願者協會申報並獲批了職工健康服務項目,讓職工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北京等地三甲醫院專家團隊的醫療服務,切實解決了長期困擾林區職工群眾的就醫難題。

  森工集團工會供圖內蒙古森工集團職工健康服務項目啟動以來,累計呼叫視頻醫生21688次,專家遠程視頻會診263次,門診協助310次,住院協助32次,開展線上科普講座8期,1400餘人參與線下三甲醫院專家義診。

  一件接着一件辦,一年接着一年幹。2024年,內蒙古森工集團緊緊抓住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民生賬單”已變成職工的“幸福清單”,激蕩起林區生機勃勃的改革動能和民生溫度。(郭衛岩)

【糾錯】 【責任編輯:李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