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綠”衝鋒,向“新”突圍 內蒙古國企改革提“智”增效-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01 15:26:54
來源:內蒙古日報

逐“綠”衝鋒,向“新”突圍 內蒙古國企改革提“智”增效

字體:

  近年來,“綠色工廠”“綠色製造”“綠色能源”“綠電交易”……這些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正在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中,變成內蒙古國資國企的新廠房、新産線、新産品、新業態。

  綠色發展的底氣從何而來?

  關鍵在於改革!內蒙古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的底氣,來自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

  2024年以來,自治區國資委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以推動國資國企“突圍”為總目標,以管資本為主優化監管、提升效能,打造“蒙字號”國企方陣,逐“綠”向“新”提“智”,堅決撐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頂梁柱”。

  逐“綠”衝鋒 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爭做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排頭兵,爭做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爭做實施國家重大戰略的排頭兵……越來越多的內蒙古國企主動擔當深化國企改革與全面綠色轉型的雙重使命,持續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和結構調整,努力書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時代答卷。

  2024年10月15日,包鋼集團建廠70周年“廠慶日”,北方稀土綠色冶煉升級改造項目一期工程正式建成投産。包鋼人感到振奮的是,這意味着全球最大的稀土原料生産基地在包鋼投入運行。

  “根據一期工程運行情況,我們將提前籌備二期工程建設,為內蒙古打造千億級稀土産業、推動稀土産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據北方稀土綠色冶煉升級改造項目副總指揮李虎平介紹,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促進綠色製造、綠色産品、綠色産業等協同發展,打造綠色低碳發展的樣板企業、標杆企業。

  從“挖土賣土”到“點土成金”,從“世界級儲量”到“世界級産業”,包鋼集團以稀土為重點的戰略轉型,見證了內蒙古國企的戰略定力,那就是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作為國有企業,不僅要全力抓好自身綠色發展,更要在清潔生産、低碳技術開發、節能降耗等方面形成示範引領。”包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孟繁英告訴記者。包鋼集團旗下的北方稀土,率先在行業內開展VOCs治理,通過稀土冶煉分離“綠色工廠”“綠色産品”認證,實現廢水零排放,能耗達到國家標準先進值,廢氣排放也低於國家標準限值,逐步形成了清潔高效的生産模式,讓綠色低碳成為北方稀土的亮麗底色。

  2024年8月,北方稀土發布綠色低碳管理工作指南,探索建立實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管控長效機制,持續提升節能降碳管理能力和水平,積極打造稀土行業節能綠色低碳發展標杆企業。

  據自治區國資委負責同志介紹,細化增強市場化意識精算意識、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和結構調整、&&市場化薪酬制度、加大治虧減虧力度、全力推動降本增效、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強化綜合監管等十項措施落實落地,助力國企加快“突圍”取得了實質性成效。

  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是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重點任務。自治區國資委推進國有資本“三個集中”,不僅讓國資國企“含綠量”更高了,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開展新一輪國企“突圍”行動以來,自治區國資委指導和幫助監管企業牢固樹立綠色發展思維,嫁接綠色技術資源,推動傳統産業綠色低碳轉型……綠色發展,已成為國有經濟發展底色。

  向“新”突圍 堅持創新驅動、融合發展

  內蒙古國企向“新”突圍,不僅在於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賦能下,也在於超前布局新興賽道的蓬勃發展。

  2024年年初,內蒙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支持企業發展上要勇於擔當”“開展新一輪國企改革‘突圍’行動”。監管企業在改革發展中遇到什麼困難,自治區國資委就幫助解決什麼困難,全力推動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落地見效,着力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

  全力支持企業當好創新發展的主力軍,既夯實了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又吹響了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衝鋒號。

  內蒙古國資國企跨越式發展的引擎,來自創新轉型升級。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自治區國資委聚焦“五大任務”,推動國資國企進一步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産業集中,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中,全面推進國企創新發展。

  重塑內蒙古國資國企版圖,持續推進“四個一批”建設,推動各類資源向重點産業、優勢企業集中,加快推動能源、電力、稀土等骨幹企業做強做大,努力打造“蒙字號”國企的新標杆。

  2024年7月17日,自治區國資委召開上半年監管企業經濟運行調度會提出,“要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全面落實全區科技工作會議部署,以實施科技‘突圍’工程為主抓手,以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集中資源力量推進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是重點也是難點。內蒙古扭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着力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更好發揮國企科技創新、産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

  據知情人透露,內蒙古比以往更舍得投入,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打造創新生態,集中資源力量建設科創&&,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志在塑造新動能、新優勢,發展新質生産力。

  好消息傳來。國務院國資委公布最新“雙百企業”“科改企業”名單,包鋼集團入選“雙百企業”;旗下稀土研究院、礦山研究院、新聯公司,內蒙古能源集團電力勘測設計院、內蒙古交通集團路橋公司入選“科改企業”,入選企業被譽為改革創新的“樣板”和“尖兵”。

  值得注意的是,新聯公司是內蒙古此次唯一新入選企業,包鋼集團入選“科改行動”企業增至三家。包鋼集團在改革中“突圍打樣”,做精做深做優“科改行動”,縱深推進“雙百行動”。

  應該説,自治區國資委通過&&《國有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施方案》《全面深化“科改行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強化政策引導,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更重要的是,完善國企創新體制機制,“一企一策”科學合理設定研發投入強度考核指標,將研發投入視同利潤加回,增量部分按150%加計,正在發揮業績考核的“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1—11月,自治區國資委監管企業研發投入強度4.08%,居全國首位。

 提“智”增效 創新驅動發展、智造未來

  從“管企業”到“管資本”,自治區國資委持續完善監管體制、提升監管效能,着力提升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監管水平,推動制度、治理優勢轉化為國企的競爭、發展優勢。

  據記者觀察,自治區國資委強調“提質增效”,更傾向於以服務助推企業提“智”增效,補齊國有經濟短板,讓傳統産業“脫胎換骨”、新興産業“強筋壯骨”、未來産業“星火燎原”。

  “將低空經濟産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依託集團豐富的路網資源和應用場景優勢,超前布局低空經濟産業,策劃拓展經營業務……”內蒙古交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方玉東説。作為自治區交通運輸行業領軍企業,內蒙古交通集團聚焦主業實業,將低空經濟産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新引擎,加快推動低空經濟産業項目落地實施。

  2024年11月4日,在G7京新高速呼和浩特服務區,以“無人機+北斗+AI”公路智慧巡檢啟動儀式揭開了發展低空經濟的序幕;2024年11月11日,4&無人機“快遞小哥”將藥品、小家電、生鮮等物品配送到指定降落點,低空物流試航成功……內蒙古交通集團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賦能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此外,激發企業科技創新活力,有助於降本、提質、增效。例如,內蒙古交通集團對G6、G7等22條高速公路全部完成智能改造,在所轄的218個收費站安裝345&收費系統智能機器人,不僅當年節約運營成本5100萬元,而且提高了服務質量,實現智慧通行模式。

  無論是培育新興産業、布局未來産業,還是改造提升傳統産業,都依靠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

  前不久,包鋼股份煉鋼廠新建150噸RH精煉爐竣工投産。在重軌鋼産線增設一套“三車五位”RH精煉裝置,實現了真空脫氣、脫氫、脫碳、調溫、精控成分、改善純凈度等功能優化。這是深化“優質精品鋼+系列稀土鋼”戰略,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産品結構向高端化轉型的重要舉措,為做強做優做大包鋼集團提供了重要支撐。

  新質生産力是抽象的,但觀察內蒙古國企“突圍”,可以直觀感受到科技創新激發産業發展的澎湃動能。走進世界最大的綠色稀土冶煉分離基地——北方稀土冶煉分公司(華美公司),在二車間灼燒工段只能看見兩三個工人,8&AGV運輸車“唱着歌”穿梭其間,7&“碼垛機器人”運作靈活精準,機械手臂快速高效,無人叉車自動避障、取貨、裝車、出庫入庫……打造“智慧車間”和黑燈産線,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截至2024年10月,華美公司在6個車間54道工序完成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級改造,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關鍵設備數字化率均超過80%,入選內蒙古自治區工業數字化轉型示範標杆企業。

  華美公司的提“智”增效,並不是企業的單打獨鬥,而是內蒙古國資國企系統自上而下、全鏈條全方位推動科技“突圍”。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在製造車間落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達日汗)

【糾錯】 【責任編輯:李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