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麗北疆·萬馬奔騰”新華社鏡頭中的內蒙古|多彩興安-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0/21 15:36:28
來源:新華網

“亮麗北疆·萬馬奔騰”新華社鏡頭中的內蒙古|多彩興安

字體:

  9月28日,“國社之鏡·世紀光影”新華社新聞攝影展在內蒙古展覽館開展,同步展出“亮麗北疆·萬馬奔騰”新華社鏡頭中的內蒙古新聞攝影展。

  “亮麗北疆·萬馬奔騰”新華社鏡頭中的內蒙古新聞攝影展精選320多張從1947年到2024年的新聞攝影圖片,通過滄桑巨變、綠色長城、安全屏障、能源擔當、北疆優品、向北開放、守望相助、北疆文化、民生福祉等篇章,充分展現北疆兒女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的生動實踐。

  今天在新華社客戶端、新華網展示的是“亮麗北疆·萬馬奔騰”新華社鏡頭中的內蒙古新聞攝影展“多彩興安”篇章,共28張圖片。

多彩興安

  興安嶺上興安盟,青山綠水石榴紅。作為我國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區的誕生地,“紅色興安”澆灌出朵朵民族團結之花。在巍巍興安嶺上,“綠色興安”堅持生態優先,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穩固。作為內蒙古最重要的水稻主産區,“金色興安”為北疆糧倉貢獻堅實力量。興安盟正繪就一幅風景秀美、生態壯美、民風和美的“多彩興安”畫卷。與山盟,與水盟,與興安盟。

  1997年2月拍攝的草原城市烏蘭浩特風貌。新華社記者 白斯古郎 攝

  1997年2月拍攝的烏蘭浩特鋼鐵廠。新華社記者 白斯古郎 攝

  烏蘭浩特市郊烏蘭哈達蘇木三合屯幼兒園多個民族兒童在一起載歌載舞。(1997年2月5日發)新華社記者 白斯古郎 攝

  2014年12月20日,人們在興安盟察爾森湖觀看冬捕場景。新華社記者 李明放 攝

  2018年9月7日,游客在突泉縣曙光現代農業園區花海間拍攝游玩。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上圖:2019年8月1日,繡娘在興安盟舉行的中國手工刺繡成果展現場表演刺繡。新華社記者 朱文哲 攝

  下圖:2022年6月23日,在科爾沁右翼前旗薩日朗巾幗民族手工藝合作社,一名繡娘在繡制手工藝品。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2019年11月17日,消防“好來寶”義務宣傳隊為科爾沁右翼中旗西日道卜嘎查的牧民進行表演。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2019年11月20日,牛群在位於阿爾山市境內的“不凍河”中飲水。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2020年8月10日,俯瞰烏蘭浩特市天駿生態旅游度假區。新華社發

  2020年9月24日,農民在突泉縣突泉鎮永寶村收穫辣椒。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2020年9月26日,牧民在科爾沁右翼中旗舉行的首屆內蒙古賽牛節上參加擠奶比賽。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2020年10月3日,科爾沁右翼中旗五角楓生態旅游景區。新華社發

  2022年5月21日,引綽濟遼工程文得根水利樞紐施工現場。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2022年9月20日,阿爾山市白狼鎮的手藝人在製作樺樹皮工藝品。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2022年9月22日,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的明武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將收穫的稻穀裝入拖拉機。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2023年5月23日清晨,烏蘭浩特市呼和馬場風力光伏發電場。新華社發

  上圖:2023年7月6日拍攝的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杜鵑湖風光。

  下圖:2024年5月9日拍攝的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杜鵑湖風光。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2023年8月31日拍攝的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天池風光。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2023年8月9日,演員在2023興安盟那達慕開幕式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2023年9月1日,2023年中國(阿爾山)旅游大會開幕前一晚的焰火表演。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2024年5月11日,農民駕駛插秧機在扎賚特旗好力保鎮的水稻田中插秧。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2024年5月11日,烏蘭浩特市居民在烏蘭哈達鎮三合村進行樂器表演。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2024年8月8日拍攝的科爾沁右翼前旗烏蘭毛都草原風光。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2024年9月5日,突泉縣六戶鎮和勝村農民收穫李子。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2024年9月6日,游客在阿爾山市白狼鎮白狼鹿園游玩。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2024年9月7日拍攝的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內的馬群。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徐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