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麗北疆·萬馬奔騰”新華社鏡頭中的內蒙古|青城之變-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0/20 16:35:12
來源:新華網

“亮麗北疆·萬馬奔騰”新華社鏡頭中的內蒙古|青城之變

字體:

  9月28日,“國社之鏡·世紀光影”新華社新聞攝影展在內蒙古展覽館開展,同步展出“亮麗北疆·萬馬奔騰”新華社鏡頭中的內蒙古新聞攝影展。

  “亮麗北疆·萬馬奔騰”新華社鏡頭中的內蒙古新聞攝影展精選320多張從1947年到2024年的新聞攝影圖片,通過滄桑巨變、綠色長城、安全屏障、能源擔當、北疆優品、向北開放、守望相助、北疆文化、民生福祉等篇章,充分展現北疆兒女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的生動實踐。

  今天在新華社客戶端、新華網展示的是“亮麗北疆·萬馬奔騰”新華社鏡頭中的內蒙古新聞攝影展“青城之變”篇章,共25張圖片。

青城之變

  呼和浩特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産業集群蓬勃發展,綠水青山賞心悅目,城市品質內外兼修,營商環境舒適安心,城市文化和諧包容,一座充滿魅力、活力、智慧的發展之城、宜居之城、幸福之城屹立於北疆。

  1977年7月19日,呼和浩特市街景。新華社記者 陸金髮 攝

  1982年8月28日,為迎接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召開,呼和浩特市中小學生加緊排練大型團體操《民族盛會》。新華社記者 白斯古郎 攝

  1986年7月,呼和浩特市新城區街心花園。新華社記者 楊慎和 攝

  2007年4月28日,呼和浩特市中心的《中國乳都》寶鼎城市雕塑。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2015年5月1日,一名參賽者在5公里彩色跑活動中被拋灑紅色粉末。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2017年2月4日,呼和浩特市6輛純電動倣古觀光“鐺鐺車”在玉泉區上線運營。新華社發

  2017年7月29日拍攝的呼和浩特敕勒川大橋。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2017年7月27日,和林格爾縣境內的中國電信雲計算內蒙古信息園,具有100多&服務器的雲計算服務能力。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上圖:2017年8月1日拍攝的位於呼和浩特市的內蒙古少數民族群眾文化體育運動中心夜景。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下圖:2017年7月31日拍攝的呼和浩特城市夜景。新華社記者 辛悅衛 攝

  2019年1月22日,一名旅客在呼和浩特火車東站與智能機器人交流。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2019年12月29日,內蒙古首條軌道交通線路呼和浩特地鐵1號線正式開通運行。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

  2019年7月15日,騎手在呼和浩特市舉辦的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族賽馬8000米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2022年6月27日,游客在清水河縣老牛坡村參觀老牛坡黨支部舊址(復原)。

  1937年10月,中國共産黨秘密成立老牛坡黨支部,這是抗戰時期晉綏交界地區成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

  2022年9月6日,位於呼和浩特市東北部的陰山山脈大青山南麓的敕勒川草原。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2023年3月20日,托克托縣黃河沿岸,天鵝在空中飛翔。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2023年6月11日拍攝的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園。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2023年7月9日,呼和浩特馬拉松參賽選手在比賽中出發。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2023年12月29日,市民在呼和浩特市大召廣場游玩。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2023年11月28日,工作人員在內蒙古中科超算科技有限公司對設備進行巡檢。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

  2024年1月5日拍攝的位於呼和浩特市的曙光光伏實驗電站。新華社記者 王楷焱 攝

  2024年3月14日,剪紙藝人在和林格爾縣第二小學向小學生講解剪紙技藝。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

  2024年6月18日在賽罕區如意和大街拍攝的一處青城驛站,裏面運營着一家酒吧。新華社記者 王雪冰 攝

  2024年7月4日拍攝的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光。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

  2024年8月12日拍攝的清水河縣黃河老牛灣風光。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糾錯】 【責任編輯: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