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內蒙古。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羊絨生産國和出口國,世界羊絨70%産在中國,中國羊絨70%産在內蒙古。
內蒙古是全球優質山羊絨原料主産區,羊絨産量居全國之首,在鄂爾多斯、赤峰、阿拉善、巴彥淖爾等地均有産業布局。
新中國成立75年來,內蒙古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快速發展羊絨産業,從薅羊毛賣原絨,到羊絨衫“溫暖全世界”,産品遠銷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羊絨質量蜚聲中外,“絨都”名片不斷擦亮。
羊絨是山羊特有的動物纖維,素有“軟黃金”之稱。內蒙古的“軟黃金”珍貴在哪?
珍貴在“稀少”。
羊絨是山羊越冬禦寒自然長出的“保護層”,生長於中緯度的高寒、半荒漠區域的山羊才能産出優質羊絨。1隻綿羊年産羊毛幾公斤,而1隻山羊年産羊絨僅約幾十克,生産1件羊絨衫需要很多只絨山羊1年的産絨量。
珍貴在“纖細”。內蒙古白絨山羊是由蒙古山羊經過長期選育而形成的絨肉兼用型地方良種,分為阿爾巴斯、二狼山和阿拉善白絨山羊3個類型。
這3種羊産出的羊絨直徑為13-18微米,纖維長、光澤好、強度大、白度高、手感柔軟,綜合品質優良,在國際上居領先地位。
珍貴在“附加值高”。
從收絨、選絨,到清洗、分梳、染色,再到紡紗、編織、成衣,以及最後的檢驗、整燙、包裝,從一根羊絨到一件羊絨衫,要經歷120多道工序,一件羊絨衫的價格可以達到幾千到幾萬元。
內蒙古的“軟黃金”有怎樣的“硬實力”?
種質資源品質“硬”。
好羊絨來自好羊。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因部分牧民引進産絨量高的其他品種進行雜交,絨山羊面臨着極大的保種壓力,為守護好得天獨厚的種質資源,各地紛紛出招。
內蒙古自治區&&《關於扶持羊絨産業發展的實施方案》和《關於振興羊絨産業發展的意見》,從政策層面支持絨山羊良種育繁、養殖;
在鄂爾多斯,制定&&內蒙古第一部立法保護地方畜禽品種的條例《鄂爾多斯市阿爾巴斯絨山羊保護條例》,推動阿爾巴斯絨山羊遺傳資源保護工作;
在巴彥淖爾,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超細型體細胞克隆絨山羊“米伽迷”,絨毛細度達到13.8微米;
在阿拉善,建立以阿拉善白絨山羊原種場為中心、選育核心群為骨幹、擴繁群為基礎、人工授精站為技術支撐的“三群一站”良種繁育體系。
……
近年來,內蒙古建成國家級保護區1個、自治區級畜禽遺傳資源庫1個,建設種羊場30多家,年可提供優質種羊8萬多只。
創新研發技術“硬”。
羊絨何以越“拉”越長,關鍵看技術。
在保證羊絨品質方面,企業與高校開展科研合作,山羊平均産絨量由過去的不足300克提升到750克,羊絨細度保持在14.5微米左右;
在提升生産效率方面,引進綠色羊絨智能織造項目,二十多&&腦針織橫機只需要兩個人即可操作完成,新的生産線投入使用後訂單量翻番;
在節能減排方面,通過替換環保染料、優化取水結構、研究節水工藝、改進自動化設備等,在染色用水量50%的節約基礎之上,提高了30%的染色效率。
本土企業品牌“硬”。
羊絨質量好、産品款式多,不僅賣得俏,而且口碑好。
比如登上2024年央視春晚的“龍蟠霓巾”,這款羊絨圍巾就是鄂爾多斯設計師郝桂蘭創作的。
為什麼內蒙古的羊絨能頻頻在“大場面”亮相?這與設計和營銷有關。
鄂爾多斯集團針對不同細分市場和品牌定位,形成了“1436”“ERDOS”“鄂爾多斯1980”和“BLUEERDOS”的品牌布局,使品牌在風格設計、文化敘事等方面表現出個性化、品質化、時尚化。
赤峰東黎羊絨瞄準電商直播,通過短視頻揭秘羊絨衫製作過程、科普如何辨別羊絨製品品質,2022年産品線上銷售額達上億元。
當前,“中國絨都”鄂爾多斯正向“世界絨都”的目標邁進,全力構築世界級羊絨産業。
“中國絨都”“中國乳都”“中國馬鈴薯之都”“中國草原肉牛之都”“中國草都”……努力把國家重要農畜産品生産基地建設得量大質優,內蒙古錨定目標,跑出加速度。
全力打造國家的“糧倉”“奶罐”“肉庫”“絨都”,內蒙古重任在肩,未來可期。(實踐雜誌社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