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大乳企”伊利、蒙牛近日公布2023年財報,成績亮眼。數據顯示,伊利2023年營業總收入1261.79億元、歸母凈利潤104.29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實現連續31年穩健增長;蒙牛實現全年收入986.2億元,同比增長6.5%,經營利潤為61.7億元,同比增長13.8%,經營利潤率持續同比提升40個基點至6.3%,以高質量增長繼續領跑行業。
除了培育出世界排名第5的伊利、排名第8的蒙牛,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乳業鏈上市企業達到11家,2023年乳業全産業鏈營收2560億元。當前,呼和浩特市把乳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頭號産業”,構建起“從一棵草到一杯奶、一塊酪”的全産業鏈,同時着力破解制約乳業發展的“草源”“牛源”“奶源”問題,由“中國乳都”向“世界乳都”衝刺。
全鏈條進行創新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從種植、育種、養殖、生産等環節發力,乳業全産業鏈颳起創新之風。
在種植端,草業被稱為“乳業第一車間”。敕勒川生態綠廊生機勃勃,這裡的近萬畝紫花苜蓿草已完成今年的第一茬收割。“它們不僅是奶牛的優質口糧,還有着強大的固碳能力。”伊利集團副總裁韓飛説,伊利還通過提高奶牛飼料轉化率,在保障奶牛營養需求的同時,降低奶牛的甲烷排放,做到從源頭減碳。
呼和浩特市農牧局局長高涵介紹,隨着呼和浩特市全面實施飼草研究與優質飼草種植技術攻關,開展優質苜蓿、青貯、本地化粗飼料等應用推廣,目前全市已建成145萬畝飼草料基地,牧草綜合自給率達到80%。
在育種端,實現奶牛種源自強。近年來,呼和浩特市發揮龍頭企業在資金、技術服務、良種奶牛等方面的優勢,持續開展家畜繁育生物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目前,當地已建成2個國家級奶牛核心育種場、1個種公牛站、16個奶牛擴繁場,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性控凍精生産基地。
在養殖和生産端,以前由於缺乏前沿技術,對奶牛的管理僅憑飼養員的雙腿和雙眼,養殖場效能低、利潤薄。如今,依託大數據、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智能化、數字化設備已在呼和浩特市各大乳企得到應用,為奶牛打造了舒適、安全、健康的養殖環境,提升了生鮮乳品質和單産水平。
伊利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裏,1.2萬頭奶牛住上了“大別墅”。成群的奶牛借助飼喂機器品嘗營養午餐,水足飯飽後頭枕水袋躺在床墊上休憩。在蜂蜜香氣的吸引下,一頭頭奶牛走向無人擠奶機,在那裏機械臂靈敏地進行消毒、套杯、擠奶,新鮮牛奶源源不斷生産出來。“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建成規模化奶牛牧場143個,奶産量突破200萬噸,生鮮乳主要質量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高涵説。
在蒙牛,公司為消費者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乳製品,自主研發的母乳低聚糖(HMO)通過國家審批,成為首批獲批企業中唯一的中國本土企業,突破奶粉行業原料“卡脖子”問題,奠定營養前沿的先發優勢。
多年來,呼和浩特市着力引進設備製造、包裝耗材、冷鏈物流等企業,並且不斷強化産業鏈與農牧民、上游合作夥伴的利益聯結機制。在國內市場穩紮穩打的同時,一些乳企加快“出海”步伐。2023年,蒙牛冰淇淋業務在東南亞市場勢如破竹,旗下艾雪保持強勁增長,利潤率大幅提升,位居印尼市場份額第一,並正式進入越南、泰國、老撾、柬埔寨等市場,深受當地消費者喜愛。
圖為呼和浩特市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中的液態奶生産線。牛天甲 攝
追求關鍵科技突破
現代化乳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驅動。當前,呼和浩特市形成了“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科研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模式。其中,以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為代表的創新&&,持續開展技術攻關,着力解決乳業“卡脖子”問題。
在位於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的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科研人員身穿白大褂,操作着精密儀器,潛心鑽研乳業課題。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目前是內蒙古唯一的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2022年獲批以來,建設了集聚10余名院士和超過5000人的全産業鏈創新隊伍,圍繞奶牛育種等內容,累計研發出98項技術成果。“其中,高産奶牛性別控制胚胎生産技術的更新迭代,使得胚胎牛達到年單産14噸牛奶,提高50%。”韓飛説。
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只是一個縮影。據高涵介紹,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加強科研與新技術研發,繼續開展技術攻關,着力解決乳業發展關鍵技術問題。
追求關鍵科技突破,體現在“種好草”“育好種”“養好牛”“産好奶”等乳業各環節。拿“産好奶”環節來説,伊利基於深厚的技術積累,通過全球首創的乳鐵蛋白定向提取保護技術,將常溫純牛奶乳鐵蛋白保留率由10%提高到超過90%,率先打破關鍵技術壁壘,極大地提升了中國食品科技的全球話語權;首次攻克益生菌在常溫環境下失活的技術壁壘,開闢酸奶健康消費新場景。
2023年8月5日,在世界奶業大會上,呼和浩特市被國際食品科學技術聯盟正式授予“世界乳業科技之都”稱號。這一榮譽證明呼和浩特市乳業的“科技”分量在不斷加碼。
向數智化要增長
在呼和浩特市,牛奶生産效率之高以秒計算。“每秒鐘生産11包牛奶,每小時生産4萬包牛奶,是全球灌裝速度最快、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生産線……”在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全球智能製造産業園,講解員的介紹令游客驚嘆。
降低成本,全面提升效率與質量,實現更大商業價值,為産業發展賦予更多可能……呼和浩特市以數智化為抓手,以長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打通乳業上中下游一盤棋,培育和形成集綠色、智慧於一身的乳業新質生産力。
韓飛拿伊利舉例,在合作牧場,伊利推廣並免費提供伊利智慧牧場大數據分析應用&&,奶牛活動量、産奶量、睡眠情況等數據在數字終端一目了然;在生産管理端,伊利強化數據驅動決策,以終端訂單數據反向精準指導生産管理;在消費終端,數智化正在指導公司優化産品布局,同時也在帶動營銷模式的變革,提升消費體驗。推動全産業鏈數智化轉型以來,公司全鏈條運營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其中,端到端的産品創新周期縮短20%,間接採購效率提升40%。
數智化不只是技術的變革,更是思維方式、組織結構、業務模式等全方位的轉變。2023年,蒙牛打造的全球乳業首座全數智化工廠在寧夏投産,實現全球最高年度人效比,即100人創造100萬噸年産量、100億元年産值。“蒙牛還發布全球首個營養健康領域模型MENGNIU.GPT,打造數智化營養健康管理&&‘WOW健康+’,通過AI營養師為家庭提供個性化、長周期、多成員的陪伴型健康服務。”蒙牛集團副董事長盧敏放説。
船至中流風浪勁。在呼和浩特市乳業全産業鏈培育新質生産力的當下,乳企拼量拼速更拼質,以時不我待的氣勢參與世界競爭。蒙牛喊出“成為中國消費者首選的乳製品品牌和建設世界一流的民族乳企”奮鬥目標,伊利也錨定“全球乳業第一”目標衝刺,呼和浩特市乳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動能。
呼和浩特市委副書記、市長賀海東説,打造“世界乳都”,實現奶業振興,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共同奮鬥。呼和浩特市將繼續加大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和創新力度,積極主動走出去對接、請進來洽談,敞開胸懷歡迎産業鏈上下游各類企業前來投資興業。大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心貼心做好服務保障,與企業攜手並肩,為振興中國奶業貢獻“乳都”力量。(記者 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