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之城——讓呼和浩特城市名片更加閃耀-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18 10:03:23
來源:青橙融媒

博物館之城——讓呼和浩特城市名片更加閃耀

字體: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緊緊圍繞提升首府文化能級目標,通過打造陳列展覽、深化學術研究、開展公共教育等方式,為首府打造“博物館之城”、建設“北疆文化”品牌貢獻文博力量。近日,經中國博物館協會審議同意,呼和浩特博物院正式加入國際博物館協會。

圖片  呼和浩特博物館

  5月18日,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是關於文物、關於博物館的節日,也是每年引起參觀博物館熱潮、提升人們對於文物熱情的日子。
圖片

  豐州故城博物館

  就在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前,中國博物館協會對第五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一級博物館評估結果進行了公示,呼和浩特博物院(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呼和浩特市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中心)、伊利草原乳文化博物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榜上有名,實現零的突破。3家博物館同時上榜,顯示出呼和浩特市文博事業的蓬勃發展之勢。

圖片    

  昭君博物院

  發揮整合效應,“博物館之城”建設有序推進。去年,我市文博系統進行體制機制改革,實行一院六館總分館制,“一院”為呼和浩特博物院,“六館”分別為呼和浩特博物館、將軍衙署博物院、昭君博物院、公主府博物館、五塔寺博物館、豐州故城博物館。實現了資源、人員、資金、人才儲備、運營模式一體化,形成了“1+1大於2”的合力,加速推進博物館“活起來”“火起來”。同時,成立呼和浩特市博物館聯盟,為博物館之間搭建了交流、合作、共享綜合&&,創始成員26家單位均為各自區域內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博場館。
圖片

  五塔寺博物館

  拓寬工作思路,切實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統籌規劃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多次召開專家論證會,充分挖掘呼和浩特市各家博物館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價值,準確定位發展方向。通過舉辦“博物知文脈,館中見青城”“六館集章打卡”“博物館之夜”“回望千年·博物北疆”“文博進商場”“文博進地鐵”等系列活動,深化文旅融合,帶動博物館游熱度持續攀升。此外,呼和浩特市積極推進博物館向景區化邁進,目前呼和浩特博物院下轄六館中已有5家被評定為國家A級旅游景區,其中4A級旅游景區1家,3A級旅游景區3家,2A級旅游景區1家。為更大限度滿足公眾參觀需求,呼和浩特市各博物館首次打破“周一閉館”慣例,並推出錯峰閉館模式,暑期旺季,舉辦“博物館之夜”活動“點亮夜青城 探秘中國傳統文化·七夕節”等活動,讓市民游客每天都能走進博物館參觀。

圖片

  “熠熠朝輝——故宮博物院典藏清代金銀器展”
  夯實發展基礎,完善提升博物館服務效能。通過開展“孩子,圓你故宮夢”、《行走的博物館》“博物知文脈,館中見青城”等線下300多場次的活動和“讀青城·賞文物”“雲游博物館”等線上節目,讓博物館變得可觸摸可體驗。引進故宮博物院《熠熠朝輝——故宮博物院典藏清代金銀器展》,舉辦《文明足跡——呼和浩特歷史文物專題展》《塞上風光無限好——走西口歷史文化陳列》、《融合異彩——豐州城歷史文化展》等多項展覽,展覽主題內容涵蓋了草原文化、農耕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等眾多領域,有效助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去年,呼和浩特博物院多渠道招聘引進文博專業人才14名,為博物館科學化、專業化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時向全社會公開招聘15名講解員,形成一支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共同提升的講解隊伍。為進一步統籌推進一級博物館創建,工作人員多次前往故宮博物院、西安博物院、洛陽博物館等地,圍繞展覽策劃、文創産品開發、可移動文物保護、數字化建設及文物庫房規範管理等方面進行交流學習。
圖片

  公主府博物館

  呼和浩特博物院“總分館制”的成功改革,探索出了一條打造人民心中有溫度有品位的文化客廳和教育實踐重要陣地的有效路徑。去年,僅呼和浩特博物院六館游客接待量達到125萬人次,是2019年的一倍,單日最高參觀人數由1.5萬人次上升到3萬人次。
圖片

  將軍衙署博物院

  隨着“博物館之城”建設工作的穩步推進,呼和浩特市精心擦亮歷史文化名城“金名片”,激發歷史文化資源內在活力,博物館影響力、知名度大幅提升,真正成為人們接受文化教育的新空間新&&,滿足了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博物館也在承載歷史記憶的同時,更好延續青城文脈,助力北疆文化建設。(實習記者 若谷 圖片來源於資料)
【糾錯】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