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巴彥淖爾龍因何“完美” -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1/20 14:52:18
來源:青城融媒

完美巴彥淖爾龍因何“完美”

字體:
  

  發掘完美巴彥淖爾龍現場

  完美巴彥淖爾龍的複製骨架

  完美巴彥淖爾龍的正模標本

  完美巴彥淖爾龍的正模標本

  完美巴彥淖爾龍的最末端尾椎

  完美巴彥淖爾龍複製骨架的前肢

  內蒙古自然博物館有一件鎮館之寶——完美巴彥淖爾龍,出土於巴彥淖爾市。完美巴彥淖爾龍身長9米、高5米,四足行走,生存於1.25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是鳥腳類恐龍,植食,屬於禽龍向鴨嘴龍過渡階段的禽龍新類型。完美巴彥淖爾龍保存骨骼化石300多塊,化石完整度達95%以上,堪稱“完美”,是中國乃至世界近30年發現的最完整的禽龍類化石。

  化石保存較為完整

  2012年10月,內蒙古龍昊地質生物研究所和巴彥淖爾市國土資源局聯合考察時,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楚魯廟地區發現了完美巴彥淖爾龍。起初,發掘人員在一個沖積溝裏發現幾塊化石,據判斷,這幾塊化石應是從高處被衝落下來的。科考隊員沿山坡方向向上尋找,在半山腰處找到了這具恐龍化石的埋藏位置。2013年6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龍昊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和巴彥淖爾市國土資源局組成的三方聯合考察隊開始對這具恐龍化石進行全面挖掘。

  在挖掘中,考察隊員一共清理出300多塊骨骼化石,經鑒定,這些化石都來自於同一個體。經修復裝架後,這具恐龍化石長9米、高5米。經專家判斷,其完整度達到95%以上,並推斷它大約生存於距今1.2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這是我國發現為數不多的禽龍類恐龍化石,也是目前發現最完整的禽龍類化石。這具恐龍骨架是一個成年個體,骨縫癒合完好,股骨上第四轉子的退化是長期適應四足行走的結果。它的蹄狀前足和尺骨的側突也顯示出四足行走特徵。這也能説明,巴彥淖爾龍一般情況下是四足行走,偶爾可抬起前足,兩足行走。

  完美巴彥淖爾龍有保存較為完整的頭骨化石,眶前窩相當發育,保存完好的上下齒骨具有細微的脊狀突起。牙齒排列整齊,顯示出成年期個體牙齒的特徵,用來切碎粗硬的植物。口中舌骨清晰可見,舌骨是用於連接舌頭和喉骨的骨頭,通過舌骨可以判斷它的舌頭很長,用來卷食高處的樹葉。它還有保存完好的頸椎、胸腰椎、腰帶、前肢、後肢以及尾椎部分。最後連續8節尾椎,前凹型,背視梯形,末端3節尾椎完全癒合。一般恐龍的最末端尾椎很難保存下來,而完美巴彥淖爾龍尾椎化石的發現,向人們展示了大型非鴨嘴龍型直拇指禽龍類完整尾椎的真實模樣,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禽龍類最末端尾椎化石。

  極具研究價值

  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內,可以看到完美巴彥淖爾龍的正模標本和一副複製骨架。複製骨架更為立體形象,好似恐龍站在眼前一樣。從這副骨架上可以看出,完美巴彥淖爾龍的前肢有一個特別強壯的手指,看起來和其他手指對比明顯,而這根手指就是它身上所藏的強大武器。它較長前肢上第一指演化成堅硬的骨質指骨似一個“大釘子”形狀,成為攻擊肉食性恐龍的有力武器,其餘第二、三、四指發育很正常,有一定抓握能力,第五指卻很小。經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教授詳細對比和研究,判斷這只恐龍屬於禽龍向鴨嘴龍過渡階段的禽龍新類型。同時,研究後認為這具恐龍化石保存如此完整,在世界上也十分罕見,為人們了解禽龍類的早期演化和洲際擴散提供了一個全新視角。

  據介紹,一般的化石完整度能夠達到45%到50%就算比較完整了,大多數經過修復裝架的恐龍化石並不是來自同一恐龍個體,而這具恐龍化石經過修復裝架,化石完整度達95%以上,近乎完美。由於恐龍頭骨開孔多、骨片薄,與頸椎的連接不緊密,很難形成化石。著名的雷龍和馬門溪龍都存在頭骨化石缺失的情況,發生過“換頭案”事件。而頭骨化石蘊含豐富的科學信息,在古脊椎動物的演化研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被古生物學者們視若珍寶。完美巴彥淖爾龍則有着近乎完美的頭骨化石,十分珍貴。

  完美巴彥淖爾龍是第一隻以“巴彥淖爾”命名的恐龍,是巴彥淖爾地區發現個體最大、距今年代最久遠、化石保存完整度最好的恐龍,可謂“巴彥淖爾第一龍”。完美巴彥淖爾龍的發現,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了鳥臀目恐龍系統演化、個體發育和地理擴散方面的問題,引起了世界古生物界的關注。

  這具恐龍化石在地下沉睡千萬年,重見天日之時為現代人類了解禽龍類早期演化和洲際擴散提供了全新視角,對於理解鴨嘴龍的演化過程、了解整個熱河生物群輻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文/圖 呼和浩特晚報記者 李蒙)

【糾錯】 【責任編輯: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