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裏,來一場秋的“蟹”逅-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9/28 09:17:30
來源:內蒙古日報

稻花香裏,來一場秋的“蟹”逅

字體:

  記者採訪中展示稻田螃蟹。 (記者 趙建新 攝)

  “什麼,咱翁牛特旗也産螃蟹嗎?”

  “沒錯!就在稻蟹共生試驗田。”

  9月23日,記者來到翁牛特旗海拉蘇鎮稻蟹共生試驗田,放眼望去,一派豐收景象。

  稻田裏,飽壯的稻穗泛黃低垂,一隻只活潑矯健的河蟹揮動着蟹鉗“橫行霸道”。看到有人過來,小河蟹們迅速狡猾地潛入水中。合作社負責人谷金雷以閃電般速度按住一隻河蟹,隨後麻利地從地上撿起來。

  “你看這河蟹多肥吶,足有3兩!剛買回時還是扣子大的蟹苗,現在都長到拳頭大了。”谷金雷説,今年他種了500畝水稻、養了14000多斤河蟹。他多次赴外地學習,慢慢摸索總結稻蟹共生的經驗,成為鎮裏稻田養蟹“第一人”。

  前來買河蟹的人絡繹不絕,從早上9點到中午12點,谷金雷在3個小時內賣了近300斤河蟹。“他家的河蟹肉質肥美,蟹黃飽滿,我是吃上癮了!”前來購買河蟹的海拉蘇鎮居民代軍在一旁説道。

  “再有一週左右,我們開始收割水稻。今年水稻加養蟹,一畝地能增收1000元左右。”谷金雷説,自家的稻米每年也供不應求,還未成熟時,就已被預購一空。不打農藥,以有機肥為主,讓谷金雷除了收穫肉質肥美的河蟹外,還種出了綠色優質水稻。

  “現在,我們掌握了新的養殖技術,成功培育出6000隻扣蟹,以後不用去盤錦購買了。明年,我要把‘稻蟹共生’試驗田規模擴大至800畝,繼續帶動合作社社員擴大增收。”谷金雷信心十足地説。

  “稻因蟹而優,蟹因稻而貴。”海拉蘇鎮鎮長朝格吉樂圖對這種新型“稻蟹共生、一地兩用、一水兩養”的立體生態農業模式讚不絕口。

  朝格吉樂圖説,海拉蘇鎮是赤峰市“紅山稻”最大的主産區,水稻種植面積達8萬畝。秋收後,他們將按照稻蟹種養的標準完成萬畝土地流轉、土地整治等前期準備工作,2024年全面實施萬畝稻蟹種養田項目。

  翁牛特旗地處西拉沐淪河南岸,雖然有大片沙漠,卻來水充裕,日照充足。這裡種植水稻歷史悠久,目前,種植水稻面積超過20萬畝,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記者 魏那 王塔娜)  

【糾錯】 【責任編輯: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