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9月3日電(記者王靖、恩浩)“老大”“老二”容易被記住,“老三”通常容易被忽略,但內蒙古的“老三”實在值得被關注、被認可,因為對於正在力爭“挺進全國中游”、充滿壯志豪情的內蒙古來説,“老三”身上那股勢必要打破“我不如人”“發展不用太着急”觀念、甩開膀子與全國第一梯隊看齊和競爭的精神,太符合內蒙古當前一心一意拼發展的精神特質。
那麼,問題來了——內蒙古的“老三”到底是誰?
在發布的“2022年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名單中,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成功上榜,成為排在準格爾旗、伊金霍洛旗之後,內蒙古曆史上第三個榮膺該稱號的旗縣,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首個新上榜的百強縣。如果説此前準格爾旗和伊金霍洛旗是“雙璧同輝”的話,那麼鄂托克旗的脫穎而出,意味着“三足鼎立”的開啟,內蒙古縣域經濟領域的“老三”隆重誕生。
鄂托克旗究竟得有多拼,才能衝進中國經濟百強縣之中?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阿爾山)旅游大會現場,記者看到了鄂托克旗跨越近2000公里也要融入全國文旅圈的那股“拼勁”。參會的鄂托克旗幹部和企業代表們,自信地站在論壇主席&上,熱情地向全國推介古樸純情的乃日文化、可愛的鄂托克草原、美味的阿爾巴斯山羊、珍貴如黃金的羊絨、營養健康的螺旋藻,深情地講述鄂托克旗如何推動文化和旅游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全力構建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這是9月3日參加中國(阿爾山)旅游大會的鄂托克旗代表和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合影。新華社記者恩浩 攝

9月3日,中國(阿爾山)旅游大會期間,與會代表在閱讀鄂托克旗水生態治理經驗報道。張向陽 攝
“內蒙古竟然藏着一個世界藻都”“原來鄂爾多斯羊絨衫來自鄂托克旗”“內蒙古首個突破千億産值的工業園區竟是在鄂托克旗”……聽着主席&上的激情宣介,台下的與會嘉賓對鄂托克旗的文旅資源和發展勢頭嘖嘖稱奇。會後,不少人圍着鄂托克旗的幹部加微信,意欲在文旅融合、産業發展中尋求合作。
從深居內陸的大西北,直奔東北經濟圈,亮相全國大舞&,中國旅游大會的用心用情推介,僅是鄂托克旗這些年鼓足幹勁、力爭上游的一個小小縮影。近幾年,鄂托克旗一心一意謀發展、千方百計促發展,各項工作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動能:
千方百計“拼工業”,建設富裕富強的奮進之城
2017年至2022年,鄂托克旗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6.7%,2022年達到614億元,居全區第八。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48.9億元,居全區第四。地區生産總值持續上漲,靠的是全力以赴上項爭資、招商引資,全面推進工業轉型、優勢擴增。

這是鄂托克經濟開發區棋盤井産業園內和諧優美的人居環境。(郝常明 攝)
在這裡,焦化、氯鹼化工、煤化工“三化融合”強力推進,新能源、新材料、新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蓬勃起勢。全球首套電石法聚氯乙烯(PVC)無汞化生産、建元年120萬噸全國脫碳示範項目、國內首條唯一運行20萬噸粉煤灰提取氧化鋁工業化生産線等一批先導技術落地亮相。江蘇寶馨異質結電池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引進實施。鄂爾多斯電力冶金硅基合金智能化低碳創新工廠、國能蒙西10萬噸PGA等一批傳統産業強鏈延鏈項目接續啟動。寧波科元控股集團BDO/PBAT、安徽海螺光伏全産業鏈等一批市場前景好、環境效益也好的百億項目即將落地。創新指標蟬聯鄂爾多斯市第一,外貿出口成為全區示範。
全力以赴“拼環境”,建設近悅遠來的包容之城
2021年,全區首個服務於工業園區的政務服務中心——棋蒙政務服務中心落座鄂托克經濟開發區,服務事項、受理權限、人員力量全面下沉,“家門口”的服務讓企業、群眾不出園區即可辦理重點審批事項。“1+3”&&,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容缺+免跑腿信封”模式,讓“一件事一次辦”成為現實,“無感續證”審批,讓政府服務效率大幅度提升,道路、電網、管網、通信、標準地和標準廠房等基礎設施提速改進,讓企業不再為水電氣暖這些事費心費力。

圖為鄂托克經濟開發區棋蒙政務企業服務中心。(郝常明 攝)
這座黃河之邊、草原腹地的邊陲小城,不僅匯聚了鄂絨、建元、東日、君正、雙欣、廣納、星光等121家規上企業扎根深耕,更有平煤神馬、江蘇寶馨、中山圖微等一大批領軍企業奔赴而來簽約落戶。
持之以恒“拼民生”,建設安居樂業的幸福之城
2017年至2022年,全旗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從18.8萬元提高至36.9萬元,邁入全國第三。2022年,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4894元和25574元,分別高出全區平均水平18%和30%。民生領域投入連續五年佔財政支出超70%,脫貧人口人均收入從3200元增加到3.08萬元,高質量通過了國家脫貧攻堅普查驗收。

鄂托克旗通過下沉優質醫療資源等措施,着力解決農牧民“就醫難看病貴”等問題。(鄂托克旗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這裡,城鄉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均等優質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15個新建、回購、維修項目全面改善提升了全旗中小學幼兒園辦學條件,總規模達2億元的教育基金強勢助力教育發展,引進招聘的915名優秀教師和312名醫療專業人才充實了隊伍力量,今年秋季學期,12門學科純清北師資組建的“清北班”正式開課。旗財政連續三年每年投入1億元專項資金提升改善人居條件,累計投入9億元實施農村牧區供水供電、通路通訊四大工程,等級公路實現村村通,光纖實現“戶戶通”,獲評自治區“四好農村路”示範旗、國家衞生縣城和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堅定不移“拼生態”,建設山川秀美的品質之城
近些年,鄂托克旗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針對中央環保督察通報涉水問題制定的59項整改措施全部高質量完成。以整改為契機,加快推進所有用水企業節水改造和井工煤礦保水採煤改造,大力推廣噴改滴、水田改旱地、大田改設施等農業節水措施,持續抓好城鎮節水和再生水利用,全旗萬元GDP、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持續降低,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不斷提高。

這是鄂托克草原上美麗的放牧圖景。(郝常明 攝)
在這裡,75家綠色礦山拔地而起,全區綠色礦山建設現場推進會隆重舉辦,礦山集中連片治理、矸石井下填充等做法在全區交流推廣。境內28.5公里黃河干支流河道得到有效治理,黃河過境51公里河道實現高清監控覆蓋。全國首套“五基”協同大氣環境立體監測體系、全區首個“環保管家”落地應用。今年8月17日,全國“五基”協同大氣環境監測監管技術研討會在鄂托克旗成功舉辦。與此同時,還研究制定了《鄂托克旗加強草原保護建設的決定》,劃定479萬畝草原核心區,建管並重抓實4個自然保護區的草原生態和半日花、四合木等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實施林業生態建設、草原生態圍封工程766萬畝,水土流失治理、生態自然恢復696萬畝,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減少”。禁牧休牧、劃區輪牧和草畜平衡政策剛性落實,鹼湖生態修復治理常態化開展。
推陳出新“拼文化”,建設文明和諧的魅力之城
鄂托克旗桃力民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産黨在內蒙古地區創建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為保護、傳承、利用好這一文化資源,2019年初,旗委、政府啟動桃力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2020年12月建成運營。

圖為創建於50年代的鄂托克旗蘇米圖蘇木查汗敖包嘎查牧民文藝宣傳隊正在為農牧民演出。(郝常明 攝)
在這裡,鄂爾多斯婚禮、乃日文化等民族非物質遺産大放異彩,119個項目列入自治區、市、旗級文化遺産保護名錄,159人入選代表性傳承人,被命名為“自治區文藝之鄉”“乃日文化之鄉”“民間故事之鄉”“中國成吉思汗聖火文化之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鄂爾多斯婚禮音樂文化傳承保護中心”。烏蘭牧騎編創的大型歌舞晚會“陽光溫暖·紅色嫩芽”斬獲第九屆全區烏蘭牧騎藝術節金獎最高榮譽。此外,當地還實施了阿爾寨石窟考古發掘、桌子山岩畫群本體數字化留存、漢代壁畫搶救性揭取修復、王爺府保護修繕等一系列文保工程,一大批珍貴的文物資源得到保護修復。
如此拼的鄂托克旗,像極了奮進路上的你我,有誰不愛呢?(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