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産業興則農村興,農村興則國家旺。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産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産’文章”。當前,全國各地發展農村特色産業,扎根“土”,體現“特”,形成“産”,從發展産品向發展産業轉變,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從發展一産向一二三産融合轉變。做好“土特産”文章,根在水土、在農民、在文化,其中蘊含着鄉村産業振興的美好圖景。
新華網推出大型融媒體報道《鄉味》,記錄各地做好“土特産”文章的鮮活故事,呈現“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的産業發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18日電(李倩 鄭明)時至立秋,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農民們迎來黃菇娘的收穫季節,各地的客商紛至沓來,田間地頭一派忙碌景象。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不斷加大種植結構調整力度,積極探索産業發展新路徑,特色種植越來越受到農民的青睞,黃菇娘種植産業為當地農民鋪就了一條金色致富路。
“小果果”成“金豆豆”
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寶山鎮太裕春村村民張強的黃菇娘種植地裏,飽滿的菇娘果像一個個小燈籠挂在枝頭,微風中輕輕搖擺,清甜的果香撲面而來。
村民正在將成熟的黃菇娘裝車。新華網發(王軍攝)
黃菇娘的果實是菇娘果,學名毛酸漿,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成熟後可食用,色澤金黃、味甘甜。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菇娘果被稱為“草原金果”,獨特的地理位置,加上草原氣候影響,使得這裡所産的菇娘果中含有的氨基酸等微量元素和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比其他産地的高出5%—32%。
“按照現在的長勢,第一茬菇娘果能撿1000斤左右,然後一茬一茬逐漸要增加,品相也非常好,根本不愁賣。”張強今年種植了20畝地黃菇娘,對於今年的收成,他充滿希望。
去年張強“試水”種植黃菇娘,收益讓他十分滿意。今年又增加了幾畝地。張強特意算了一筆賬:經濟效益來看,黃菇娘是傳統農作物的5到6倍。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是全國三個大型“黃菇娘”種植業基地之一。如今,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黃菇娘種植遠近聞名,曾經不起眼的小果果成了致富的“金豆豆”。
好産業促就業
7月和8月是黃菇娘的集中上市期,這時可以安置大批勞動力就業。黃菇娘採摘是第一個環節,通常3-5天就需要採摘一茬。
村民正在挑選、打包成熟的黃菇娘。新華網發(陳克建攝)
走進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幫農菇娘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菇娘儲存車間,20多名婦女圍坐在金燦燦的黃菇娘堆旁,挑選裝箱。
據了解,這裡按小時用工,勞動量小、時間相對自由,附近村屯老人和婦女都來到菇娘轉運點打小時工,增加收入。
烏爾科村村民陳鳳雲每到這個時節都到合作社來挑姑娘,“農閒時在家附近就能賺錢,一個小時12塊錢,我很滿意。”她説。
合作社負責人劉憲良介紹,今年合作社共種植300多畝黃菇娘,雇傭50人到80人負責“撿菇娘”,目前在撿第三茬黃菇娘,每茬在兩萬斤左右。
産業融合走致富新路
近年來,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黃菇娘以其品質、甜度和口感暢銷北京、上海、廣州、瀋陽、長春等城市,還有部分農民搞起自産自銷和産品精加工。
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尼爾基鎮的一處網絡直播的現場,許多剛採摘下來的黃菇娘被送到這裡,經過工人現場挑選後封裝,自産自銷,通過現場直播的方式進行網絡銷售,平均每天成交量達到幾百單。
打包好的黃菇娘。新華網發(陳克建攝)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何總農副産品品牌的創始人何阿村説:“我們已經直播賣黃菇娘3年了,隨着市場認可,銷量逐年上升。如今每日訂單量都在800單以上,最多的時候能到2000多單。”
近年來,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在産業發展上,緊緊圍繞建設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輸出基地,全力推進以特色産業項目為重點的智慧農業,積極推進黃菇娘種植産業,將其産銷與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等工作相結合。如今,黃菇娘也已成為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的招牌農産品,菇娘種植戶們都把它稱為致富的“金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