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2023年夏季,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同比增加2萬餘只。
7月,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保護區內及周邊開展夏季水鳥監測工作。經過監測及數據統計,保護區內共記錄到15目32科55屬97種鳥類,共計62559隻。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5種43隻,分別為白頭鶴、白枕鶴、東方白鸛、獵隼、草原雕;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18種28158隻,以鴻雁和白琵鷺為主,還有大天鵝、疣鼻天鵝、游隼等。通過與2022年同期調查數據對比,保護區內鳥類增加了10種24739隻。
正在休憩的白琵鷺。(婁萬飛 攝)
據了解,鳥類監測是通過對保護區內鳥類分佈、遷徙情況開展常規監測,了解鳥類的遷徙時間節律、遷徙路線、停歇繁殖情況及棲息地變化,明確保護區內環境及其變化情況對鳥類的生存影響,從而為鳥類的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同時,結合環境因子變化情況,評價呼倫湖生態環境質量。
保護區科研監測人員將歷年調查數據進行對比表明,2013年至今,保護區內記錄到的鳥類種類及個體數量均呈增加態勢,鳥類由333種增加至345種,鳥類種群數量增加近萬隻,夏季留鳥數量達7萬隻,鴻雁數量由2013年的不足2000隻增加至23000余只。
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近十年鳥類監測數據變化&&,保護區內適宜鳥類生存的棲息環境在逐漸向好。通過長期開展鳥類監測,保護區不斷了解和掌握鳥類種群變化的原因及程度,客觀分析影響變化的環境因素和人為因素,為進一步保護呼倫湖流域生態系統完整性、自然性提供科學支持。(記者葉紫嫣)
【糾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