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打造養老“舒適圈” 用心守護“夕陽紅”-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7/21 10:59:48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

呼和浩特:打造養老“舒適圈” 用心守護“夕陽紅”

字體:

  圖片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把高質量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隨着政策體系的完善、養老服務設施的健全、養老服務能力的提高,呼和浩特市養老事業與養老産業得到協同發展,廣大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切實增強。

  呼和浩特市通過居家上門服務、適老化改造項目、“一刻鐘”養老服務圈、開設老年大學等舉措,使老年人的日間照料、基本醫療、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需求得到滿足,安享晚年的願望正在逐步變為現實。  圖片

  為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呼和浩特市制定&&了《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呼和浩特市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若干措施》等26個規範性政策文件,制定了《居家養老服務規範》等9項地方標準。同時,&&了《呼和浩特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分類提供養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復照護等服務,使高齡津貼、經濟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失能老人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三項基本養老服務補貼政策得到有效落實。  

  “阿姨,您把這個駐立剎車松開,就可以慢慢推着輪椅向前走了。”在玉泉區康居家園小區,工作人員正在為宋佔英老人演示輪椅的使用方法。像這樣上門為老年人配備助浴椅、安裝衞生間U型助力扶手、提供清潔衞生等暖心服務的舉措,已成為我市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為讓老年人享受幸福美滿的晚年,我市針對低保戶、特困戶中高齡失能老人等特殊困難家庭,持續開展適老化改造項目,組織工作人員深入空巢、失獨、獨居老人家中安裝相關器材,豐富完善服務內容,滿足老年人多元化養老服務需求。

  同時,呼和浩特市按照市級建標準化示範中心、區(旗縣)級建區域養老中心、街道(鄉鎮)建養老綜合體、社區建養老服務站四種模式,建設了310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在市四區打造了全國示範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城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社區覆蓋率達95%以上,“一刻鐘”養老服務圈基本形成,讓老年人切實感受到精神上的關懷和生活上的照顧。

圖片

  智慧養老對提高養老服務效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市不斷提升“互聯網+養老”服務能力,建成“一級部署、多級使用”的全市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創建“宜養青城”養老服務品牌,開通“宜養青城”公眾號、“智慧養老”網站,爬樓機、洗澡車、AI智能看護等智慧養老康復服務産品廣泛使用,為老年人提供高品質服務。

  隨着呼和浩特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有序推進,養老事業與養老産業協同發展持續深化,國內外知名養老企業紛紛選擇落戶我市,107家養老服務機構鏈結800多家餐飲、家政等企業,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醫等多樣化服務。同時,我市依託中醫醫療優勢,初步形成了以中醫藥文化、特色療法為基礎,以療養、康復、保健、旅游為一體的“醫藥康養+産業體系”新模式,一批康養産業鏈與産業集群正在形成……圖片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放眼未來,我市高質量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已經有了新的目標:

  ——聚焦事業産業協同發展,培育多元市場主體。通過政府與市場的結合,構建以事業帶動産業,以産業支撐事業,事業和産業協同融合發展的工作格局;

  ——聚焦普惠型養老服務供給,構建居家養老服務網絡。今年我市繼續建設30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試點,實現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100%,“一刻鐘”養老服務圈讓養老服務變得觸手可及;  圖片

  ——聚焦農村三級網絡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今年我市將在和林縣農村養老改革試點縣的經驗基礎上,建設27個鄉鎮級養老服務中心、200個村級養老服務站;升級改造23所農村互助幸福院;

  ——聚焦養老供需匹配,搭建養老服務供需對接&&。依託全市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和“96111”為老服務熱線,實現全要素供給、全天候響應、全方位服務、全鏈條管理,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圖片

  ——聚焦醫養結合,促進政策銜接、資源共享和服務融合。推動醫療衞生機構在養老機構中設立醫療服務站點,促使養老機構改造和增加護理型床位和設施,為老人提供綠色通道等醫療服務,實現醫療、康復、護理、養老服務的資源共享、服務銜接,更好滿足老年人健康和養老服務需求。(記者 耿欣)(部分圖片來源丁根厚、部分為資料圖)

   原標題:打造養老“舒適圈” 用心守護“夕陽紅”——呼和浩特高質量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綜述
【糾錯】 【責任編輯: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