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忠準備製作茶湯
陳世忠的兒子展示“翻碗不倒”絕技
陳記茶湯
製作過程要用到多種堅果
“夏日炎炎,有你真甜!”這句話除了形容愛情,還能用來形容美食。在舊城北門,就有呼和浩特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陳記茶湯製作技藝。經過五代人的傳承,如今陳記茶湯製作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而陳記茶湯也成為了呼和浩特市小有名氣的網紅店舖。眼下正是熱鬧的旅游季,陳記茶湯的店舖每天都會迎來各地的客人,在唇齒留香間也留下他們的青城記憶。
歷史悠久 練就“翻碗不倒”的絕技
陳記茶湯起源於1836年,茶湯是一種甜品,原料選用的是優質小米,首先把小米洗凈晾一晚上,第二天將小米磨成面,用細籮篩好。配料是紅糖、白糖、花生仁、黑白芝麻、聖女果、葡萄幹、黑加侖等混合在一起,用開水衝食。
吹着傍晚的微風,當你行至陳記茶湯店門前,就會被一把手工打造的大銅壺所吸引。做茶湯離不開滾燙的熱水,光這把銅壺就有50多斤,裝滿水時有近150斤的重量。聽到有這麼重,顧客們紛紛感嘆:“做好茶湯,還得有個好臂力才行。”
“老闆,來一碗茶湯!”“好嘞,您先坐。”顧客點單後,老闆陳世忠就開始製作,先把小米麵舀到碗裏,加入溫水化開,隨後從銅壺裏倒出100攝氏度的熱水沖泡,原料與水精準的比例可以讓碗裏的茶湯呈現“翻碗不倒”的狀態,也就是衝好的茶湯即便將碗倒扣,也不會漏出來。隨後在上面鋪一層紅糖,撒上配料,一碗地道小吃就能上桌了。
在網絡&&上,陳記茶湯留給人最深的印象莫過於“翻碗不倒”的絕技了。老闆陳世忠&&,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在日復一日做茶湯的過程中對原料的比例有精準的掌握。“調得太稀了就像湯水一樣,翻碗就會流出來。調得太稠,雖然把碗倒扣過來不會漏出來,但是口感就要差很多。所以要做到‘翻碗不倒’並保證茶湯的口感,絕非易事,要靠辛苦和琢磨才行。”陳世忠説。
配料豐富 不見茶與湯的茶湯更美味
據陳世忠介紹,他的祖輩非常擅長做茶湯。在上世紀20年代,茶湯並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的,只有在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之類的節日才能吃到,後來才成為了常見的一道茶點。這道叫作茶湯的美食其實很奇怪,原料裏並沒有茶葉,吃起來也沒有湯湯水水的感覺,反而有着像果凍一樣的口感,陳世忠解釋説:“雖然茶湯是用熱水製作而成,但吃起來有一種冰激凌的口感,是呼和浩特一種非常有特色的美食。”
從最一開始的街邊擺攤,到後來擁有自己的店舖,再到現在成為呼和浩特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陳世忠在製作茶湯的道路上已經堅持了30多年,陳記茶湯儼然成為呼和浩特地方美食的一道招牌。陳世忠告訴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做茶湯最吸引我的就是做成功了以後‘翻碗不倒’。因為製作茶湯的過程比較簡單,早年間家家戶戶都會做,但是做法略有不同,能做到‘翻碗不倒’的更是少數。尤其是將熱水倒入碗中,得不偏不倚在正好的位置才能把茶湯衝好,因此立起銅壺倒水的角度也是需要經過多次嘗試才能確定,並不是顧客看上去的那麼簡單。”
在和呼和浩特晚報記者聊天的過程中,店裏也迎來送往了好幾波顧客,他們紛紛被製作過程所吸引,拍下“翻碗不倒”的畫面,評價陳記茶湯的口感時,也會説“軟糯香甜,好吃”!除了香甜的口感外,茶湯還有一定的保健功效,陳世忠總結道:“茶湯綿軟細膩,香氣逼人,滋味醇厚,還有一股穀物的樸實之氣,讓人倍感親切。它能起到養胃、下火的功效。”一口下肚,小米麵的綿軟,配上堅果的爽脆,讓人回味無窮!
家庭搭檔 非遺有傳承
這家陳記茶湯店舖由陳世忠一家三口經營,店裏的墻上挂滿了榮譽證書和過往售賣茶湯的照片。陳世忠的兒子在完成大學學業後,決心繼承父輩的手藝,安心和父親一起經營,現在能獨立完成茶湯的製作,“翻碗不倒”的絕技也已經掌握,這一點讓陳世忠頗感欣慰。
“茶湯是呼和浩特歷史的一個見證,我們一家會一直做下去。”陳世忠堅定地説。
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陳世忠積極參加各類非遺傳承活動,希望能讓更多年輕人接觸到這項技藝。“隨着呼和浩特進入旅游旺季,我相信陳記茶湯會受到更多人的關注,成為呼和浩特特色美食的代表之一。”陳世忠説。(文/圖 記者 王璐)
原標題:呼和浩特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陳記茶湯製作技藝:倒扣茶碗 一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