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資源    
      漁業資源可分為兩個區和兩個亞區。

    共有魚類73種。(包括亞種和品種)隸屬於8個目15個科(以鯉科魚為主,共有47種,佔64.4%),其中經濟魚類有10余種,引進品種有8種。有魚類35種分別屬於鮭科、狗魚科、鰍科、鱈科、鱧科、銀魚科,其中鮭科2種、鰍科2種、鯰科、鱈科、鱧科、銀魚科、狗魚科各1種,其餘26種均為鯉科魚類。
    額爾古納河水域及內湖、河、泡養捕亞區 有海拉爾市、牙克石市、根河市、額爾古納市、鄂溫克旗、陳旗。總水面379.66萬畝,可利用水面68.07萬畝,佔總水面的17.9%。已利用水面42.59萬畝佔總水面的11.2%。水面特徵是:除牙克石市區部分水面屬於嫩江水系以外,其它均屬於額爾古納河水系,整個水體中,水草覆蓋度近於90%,大部分水面分佈在林牧區,有利於天然鉺料生物繁殖生長。
    有50余種魚類,其中經濟魚類有草魚、鳙魚、鰱魚、鯽魚、鯰魚、狗魚、東北雅羅魚、細鱗魚、鰉魚等13種,引進品種有三種草魚、鰱魚、鳙魚。1948年4月1日,在滿洲裏市成立內蒙古漁業公司。1986年以後相繼成立嶺西水上警察隊、漁政管理所、呼倫湖集團等經營管理機構。
    1958年魚産量達到5612噸。1958年—1962年是鼎盛時期,捕撈水面擴大到308萬畝,養殖水面達1.3萬畝。5年平均鮮魚産量達12474噸。1978年以來,實行“以養為主,養殖、增殖、捕撈相結合”和“東養西管”。即大興安嶺以東的旗市以發展人工養殖為重點,大興安嶺以西保護漁業資源為重點。在達賚湖水域內實行限量捕撈,加強了漁業資源的保護。在漁業發展資金上突出了苗種生産和人工養魚,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漁業的發展增加了後勁。1997年水産品總量達到16100噸,其中養殖産量1825噸,捕撈單産近3公斤/畝。
1、浮游植物 各類水域已發現並採集到浮游植物108屬,隸屬於8個門、21目、38科。其中綠藻43屬、蘭藻23屬、硅藻21屬、裸藻8屬、甲藻4屬、金藻5屬、隱藻、黃藻各佔2屬。
2、浮游動物 水域中浮游動物主要有4大類60種,其中枝角類9種,橈足類8種,輪蟲類31種,原生動物12種。
呼倫湖目前的産量近1萬噸是實際魚産力的1/3,即鮮魚年産量在3噸以下,畝産鮮魚8.85公斤。
    全盟可利用水面459.3萬畝,除呼倫湖340萬畝水面、3萬噸的産量外,其他近120萬畝水面中的40萬畝進行人工養殖,平均畝産達到100公斤,可産鮮魚4萬噸,剩餘80萬畝水面按年産商品魚3萬噸計算,商品魚生産潛力在10萬噸以上。依照1997年呼盟鮮魚産量16100噸計,全盟魚産力只開發了16%。其餘84%的魚産力有待加大開發力度、增加科技含量和資金投入,使漁業真正成為一大支柱産業。
    總之,漁業資源開發必鬚根據資源豐富、基礎差、發展潛力大的實際,加強生態環境、漁業資源的保護,把資源開發利用同資源保護緊密結合起來,依靠政策、科技和資金投入,合理開發利用漁OG資源,積極挖掘大中水面潛力,穩步提高捕撈 産量和養殖單産,使 其發揮更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