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資源
野生動物種類和種群數量在全自治區名列前茅,其中哺乳類動物近400種,鳥類近300種。
呼盟地區動物區係為古北界、東北亞界、東北區、在興安嶺亞區和古北界、中亞亞界、蒙新區、東部草原亞區兩部分。分別對應大興安嶺山地和呼倫貝爾高原兩個主要地形區。自然條件處於東部季風區向西北乾旱區過渡的交接地帶。其動物區係具有明顯的過渡性。
大興安嶺亞區由於受寒溫帶、溫帶季風氣候影響,其北部地區是寒溫帶動物分佈的南限,也是溫帶動物的北限,所以大興安嶺動物組成也較複雜。
- 寒溫帶針葉林動物群
大興安北部為寒溫帶針葉林帶,是以興安落葉松和樟子松針葉樹種為主,混生白樺等闊葉樹種,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類較多。分佈該地區的獸類除特産的馴鹿外,還有駝鹿、馬鹿、狍、
原麝、棕熊、野豬、貂熊、紫貂、猞猁、水獺和雪兔等十幾種。嚙齒類中有松鼠、花鼠、大林姬鼠、紅背鼷。棕背鼷為優勢常見種類。鼬科動物有小艾鼬、白鼬、伶鼬、香鼬和黃鼬。還有狼、狐、貉、獾、小貂等食肉動物。該地區的獸類運動種類較少,其冬眠、冬季貯糧、雪地生活習性特徵十分突出。該地區的鳥類由於掩蔽條件和棲息境好,食物來源豐富,而且夏季氣候溫暖,日照時間長成為多種鳥類的繁殖地。共有繁殖鳥類190余種,其中留鳥和冬候鳥僅50余種。鳥類中的細嘴松雞、黑琴雞和花尾榛雞為該地區留鳥代表種類。該地區雀形目鳥類數目低於非雀形目鳥類,顯示了北方鳥類區係的特徵。大興安嶺地區的兩棲、爬行類動物種類較少,僅10余種。
- 溫帶森林——森林草原、農田動物群
大興安嶺中部及嶺東地區為溫帶森林——森林草原帶。多為興安落葉松與蒙古櫟、黑樺等闊葉混交。季節變化明顯、寒冷季節較短、夏季溫度較高。
動物群的組成和生態習性隨季節而變化。獸類中駝鹿、馬鹿、狍、野豬為優勢種,還有狼、狐、貂熊、猞猁、貉、獾、黃鼬、雪兔、草兔等分佈;嚙齒目有松鼠、花鼠、普通田鼠、大林姬鼠等;食蟲目有普通刺猬;鳥類常見的有鸛科、鴨科、鷹科、隼科、松雞科、雉和、鶴科和雀形目等眾多鳥類,但夏候鳥、旅鳥所佔比例較大。
- 溫帶草原動物群
大興安嶺以西的草原地帶為溫帶草原帶,地勢平坦開闊,冬季寒冷,積雪期長、夏季溫涼濕潤、屬半乾旱地區。動物組成較為簡單,獸類僅幾十種,其中嚙齒類佔比例較大,如草原田鼠、鼢鼠、黃鼠、旱獺、鼠兔等,黃羊是該地區優勢種,食肉目動物以狼、沙狐、艾鼬、香鼬、黃鼬、獾等最為常見,該地區草原鳥類種類不多,其優勢種有雲雀、蒙古百靈活、角百靈等,鳶、金雕、草原雕、松雀雕、苑鷹、隼形目猛禽等也較常見。兩棲、爬行類動物不論種類數量上均較貧乏,在該地區的野生動物區係構成中不佔重要位置。
- 湖泊濕地的鳥類
呼倫湖、貝爾湖及烏爾遜河、額爾古納河流域由於棲息環境優良、採食方便,是許多鳥類的繁殖地和遷徒停歇地。有200余種
鳥類,絕大部分為夏候鳥和旅鳥,全世界已知有鶴類15種,我國有9種,該地區就有6種(丹頂鶴、白鶴、白頭鶴、白枕鶴、灰鶴、蓑羽鶴)。“中日候鳥保護協定”中的50% 以上種類在該地區有分佈。數量較多、分佈較廣的有雁鴨類、鷗類和鷸類,還有鷹、隼類猛禽多達近30科。
- 馴養繁殖的野生動物
人工馴養繁殖的野生動物主要有馴鹿、馬鹿、梅花鹿,其中馴鹿是我國唯一分佈地區,而且是半野生馴養,還有部分棕熊、水貂、銀狐、環頸雉、斑翅山鶉等。其中鹿科動物的馴養管理和産品的加工具有成熟的技術和能力,並具有一定的數量和規模。
- 珍稀動物
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的有紫貂、貂熊、梅花鹿、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金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細嘴松雞、白頭鶴、丹頂鶴、白鶴、大鴇、白肩雕等。
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棕熊、水獺、草原斑貓、猞猁、兔猻、原麝、馬鹿、駝鹿、黃羊、雪兔、角辟虎、赤頸辟虎、白琵鷺、白額雁、大小天鵝、鴛鴦、黑琴雞、柳雷鳥、花尾榛雞、灰鶴、白枕鶴、蓑羽鶴、花田雞、小杓鷸、白鶚、鷹類15種,隼科7種、號11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