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業
     
    煤炭開發較早,至今已有150餘年歷史。建國以來, 煤炭工業一直作為全市工業發展的重點,特別是“七五”期間,煤炭工業得到了長足發展。1997年,已擁有國家統配煤礦1個(平莊礦務局),地方國營煤礦12個,鄉鎮煤礦172個。原煤生産量為1353萬噸,煤炭工業增加值3.22億元。平莊礦務局位於市區東南部,1959年建局,現為大型國有煤炭工業企業,總資産達18.3億元,年産量742萬噸, 增加值2.33億元,是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煤炭生産基地。地方國有煤礦年産量125.6萬噸,其中主要企業有:寧城縣四龍礦、元 寶山區大風水溝礦、大黑山礦、阿魯科爾沁旗溫都花礦、巴林左旗塔布花礦等;鄉鎮煤礦年産量485.4萬噸, 其中主要企業有:元寶山建昌營礦、元寶山聯礦、安慶溝礦、山前寶山礦、太平地礦等。
    今後煤炭工業發展要圍繞煤電轉化、煤化工和型、洗、配煤三個途徑,加強煤炭地質前期工作,提高煤礦回採率和煤炭綜合利用率,實現以採煤為主,煤-電-氣-化(工)-建(材)綜合發展,使煤炭工業由開採型變為開髮型,由劣質燃料型變為優質原料型,大幅度提高生産水平,帶動其它工業的共同發展。
    根據煤炭資源分佈狀況和經濟發展的要求,煤炭工業建設布局的重點放在南部。以平莊-元寶山煤田為主,建立燃料、原料煤炭綜合開發利用基地。主要任務是開發元寶山露天礦,擴建原有礦井,適當開闢新礦井,努力增加洗選能力;中西部地區對丹峰煤田的開發,要以綜合利用為主;北部小型燃料煤生産要以現有礦井技改、擴建為主,原則上不進行新井建設。

新興的煤炭工業基地---平莊礦務局
    當你踏上平莊這塊土地,便會領略到&&礦區的風采。老哈河和英金河宛如兩條透明的玉帶飄落在礦區的東南,墨綠色的林帶像神聖的哨兵護衛着礦區的西北,元寶山恰如金元寶扣在礦區東北,哈爾腦山屹立在礦區西南。一座座井架凌空而立,一台&&鏟揚臂飛旋,一座座選煤樓黑瀑飛瀉,一列列煤車如烏龍出海,穿梭不息,構成了一幅新興煤炭基地的壯麗畫卷。
    平莊礦區內,葉赤鐵路縱貫南北,京通鐵路斜跨東西,像兩條大動脈溝通,連結着礦區與全國鐵路線,礦區自營鐵路與國鐵接軌,公路縱橫交錯,構成了四通八在賓煤炭運輸網。
    平莊礦區煤炭資源豐富,全礦區分為兩成煤産地,即平莊煤田和元寶山煤田。開採煤層屬中生代上侏羅紀陸相煤田,有可採煤層8個~12個, 煤種為老年褐煤和長焰燈,是發電和供熱的最理想煤種,並有多種綜合利用的價值。
    平莊礦區於1958年5月開發,經過多年建設, 已經發展成為內蒙古東部重要的煤炭基地。礦務局現有元寶山、五家、古山、西露天、紅廟、風水溝六個生産礦,擁有固定資産近12億元。煤炭産量每年以20多萬噸的速度遞增,現年産已達700 余萬噸。正在建設中的元寶山露天礦,年設計生産能力為500萬噸。年産90 萬噸原煤的古山立井已進入後期施工階段。一個集經濟繁榮、技術進步和生産興旺的年産千萬噸以上原煤的現代化工礦城市正在形成。平莊礦務局全面實施科教興局戰略,加大技術改造的新技術推廣應用的力度,機械化程度逐年提高。其中,露天礦的全部生産系統實現了電氣化,井工礦已裝備有綜合機械化採煤配放頂煤聯合機械等多种先進的大型採掘設備。
    直接為煤炭生産建設服務的行業迅速崛起,擁有13個分公司、12個直屬廠礦、212個生産經營和商業服務網點,形成了以煤炭生産、建築材料、機械加工、 輕紡化工為支柱的多門類、綜合性經濟格局。
    平莊礦務局,這個塞外新不的煤炭基地,正以勃勃英姿走向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