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忠誠衛士
在廣闊的內蒙古大地上,除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保衛着邊疆,還有一支特殊的人民子弟兵--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他們在戰略執勤、處置突發事件,管理邊境,森林和草原防撲火執勤中,時刻保衛着自治區的安定,人民的安康。他們是人民的忠誠衛士。
一、武警內蒙古總隊
1982年12月,根據中共中央決定,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內蒙古總隊正式組建,隸屬自治區公安廳,各盟市、旗縣設支隊、中隊。1995年3月,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決定,武裝警察部隊屬於國務院編制序列,由國務院、中央軍委雙重領導,實行統一領導管理與分級指揮相結合的體制。
武裝警察部隊的主要職責是,戰略執勤,保衛要害部門,處置突發事件,確保社會安定。他們有嚴格的各項勤務制度,規範的執勤秩序,對承擔的部門執勤實行全年全天候保衛,遇有臨時性執勤任務和突發事件發生,集中警力,全力以赴,做到萬無一失。在1996年包頭“5 3”地震後,僅18分鐘,第一批武警戰士就走上街頭巡邏。近百萬生活在防震棚內的市民,有他們的守護充滿了安全感。武警和人民解放軍官兵、公安幹警在抗震救災中發揮了戰鬥隊、突擊隊的作用,哪有災情、哪有危險,哪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和鋼城包頭人民並肩戰鬥,頑強拼搏,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1997年武警部隊多次制止在押犯逃跑、自殺、鬧事事件;協助公安機關處理交通事故多起;出色地完成內蒙古自治區成立50周年大慶,迎接香港回歸、慶祝中共十五大和中外來賓在內蒙古考察、訪問以及大型文體活動等現場警戒、警衛首長的任務。部隊還經常開展擁政愛民活動,加強警政警民團結,在完成主要任務的基礎上,積極支援駐 地經濟建設。自部隊組建以來,先後參加包鋼維修、東勝煤田、孿井灘引黃等12項重點工程建設和搶險救災、扶貧濟困工作,為扶貧點打機井6眼,使150戶600多貧困人口脫貧。
在1998年內蒙古東部地區抗洪搶險中,武警部隊和人民解放軍官兵有6萬多人次參加,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承擔了最危險、最艱難、最關鍵的搶險任務,成為抗洪搶險的英勇突擊隊。他們轉移解救群眾5.3萬人,牲畜1萬多頭(只),搶救各種物資和糧食2 000多噸,加固防洪堤壩5萬多延長米,排除各種險情450多處。對保護內蒙古各族人民生命財産安全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群眾認為沒有子弟兵的抗洪,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更好地完成執勤和處置突發事件的任務,部隊經常以“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為主題,以警民共建為載體,開展“為維護邊疆繁榮穩定多做貢獻”活動,深入進行政治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官兵為誰當兵的思想覺悟;開展軍事訓練,圍繞提高執勤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強化訓練,部隊的執勤能力和勤務素質普遍提高。為了提高機動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他們進行了處置劫持交通工具、劫機,搶劫銀行、運鈔車,監獄犯人暴獄、逃跑,非法集會、游行,城市抗震救災等突發事件的實戰模擬演練。1988年以來,武警內蒙古總隊及其所屬錫盟支隊、赤峰支隊先後4次被國務院表彰為“民族團結先進集體”;有310個集體和740名個人被盟市以上政府評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典型。
二、武警內蒙古邊防總隊
武警內蒙古邊防總隊自1950年組建以來,經歷了從公安軍、解放軍、人民警察到武裝警察等10多次大的體制調整與機構變動。1985年邊防總隊從合併的邊防、內衛、消防三警中分離出來後,於1994年3月經國家公安部批准恢復正師級建制,所屬部隊有邊防檢查站、邊防支隊、邊防大隊、邊防派出所和公安檢查站、邊防工作站、中隊。其主要任務為邊境管理、邊防檢查和情報調研。
內蒙古自治區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邊界線長達4 207.69公里,其中陸界為3 087.95公里,水界1 119.74公里。中俄段邊界長1 010公里(陸界90公里,水界920公里),中蒙段邊界長3 197.69公里,(陸界2 997.95公里,水界199.74公里)。邊防管理面積為37.4萬平方公里,佔全區總面積的31.69%。常住人口約43萬,佔全區總人口的1.9%,有蒙古、漢、回、滿、俄羅斯等29個民族及民族成份。轄區包括呼倫貝爾、興安、錫林郭勒、烏蘭察布、包頭、巴彥淖爾、阿拉善7個盟市所屬的15個旗、4個縣級市、100個蘇木鄉鎮、林管局和農牧林場。改革開放以來,自治區有對外口岸18個,其中國家批准的陸地口岸8個,航空口岸2個。自治區批准的陸地口岸8個。
在邊境管理中,首先重視宣傳教育工作,每年3月份為邊防政策法規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宣傳月,使轄區內95%的成年人受到教育;普遍整頓和培訓群眾性的治安保衛組織,簽訂《邊民包防責任書》、《企事業單位安全生産作業責任書》,對維護邊境社會治安秩序有重要意義。其次,採取打防結合,突出重點整治問題,加強邊境地區的動態管理,集中警力適時開展“破大案、抓逃犯、掃黃賭毒、清槍治爆百日嚴打鬥爭”和軍警民聯合清防、清查流動人口等專項治理,提高了破案率,降低了發案率。
邊防檢查實現了法制化、規範化、制度化。各口岸邊防檢查站做到熱情服務,嚴格把關,依法加強&&境檢查,嚴厲打擊口岸違法犯罪活動,確保邊防檢查和安全保衛工作萬無一失。1997年,各級公安邊防部門本着“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原則,在對外服務的“窗口”單位廣泛深入地開展活動。各級邊防檢查站從解決&&境旅客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大膽穩妥地進行了勤務制度的改革,積極推動執勤現場設施建設和檢查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如二連浩特邊檢站實行了入境列車一次性檢查驗證和公路口岸分流、分檢工作方式的改革;滿洲裏口岸進行了內部交互式檢查驗證,增開&&境通道,便利旅客通行,解決了候檢時間長、壓車等突出問題,提高了&&境驗放速度和通關能力。
武警邊防總隊還開展了情報信息調研工作,組織精幹力量,深入邊境一線和口岸進行基礎調研和專案專線偵察,廣辟情報信息渠道,挖掘線索,不斷調整主攻方向,調動各方力量,提高獲取預警性、內幕性情報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為上級機關和領導決策提供依據。1997年圍繞香港回歸、自治區成立50周年慶典和中共十五大召開3件大事,在收集和掌握境內外敵、社情動態,發現和控制境外敵對勢力、敵對分子和民族分裂主義分子的情報滲透和顛覆破壞活動,打擊和防範邊境走私和販槍、販毒及各類重大違法犯罪的鬥爭中,取得突出的戰績,為邊境安寧作出貢獻。
邊防警察各部隊堅持從嚴治警的方針,狠抓部隊管理和正規化建設,深入開展愛國主義、人生觀、價值觀、艱苦奮鬥和尊幹愛兵“四有教育”活動,開展“為人民服務,樹公安邊防新風”活動,部隊政治和業務素質不斷提高,涌現出很多先進集體和個人。阿拉善盟算井子邊防派出所被團中央、國家公安部命名為“全國青年文明號”並榮立集體一等功;錫林郭勒盟邊防支隊被自治區人民政府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阿拉善盟算井子邊防派出所指導員何鳳林被國家公安部評為“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呼倫貝爾盟邊防支隊副支隊長高力濤被評為“全國優秀人民警察”。
三、武警內蒙古森林總隊
1952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公安部林務大隊成立;1953年11月改稱內蒙古護林警察大隊。歷經幾次組織變動,1981年11月改建為內蒙古森林警察總隊。1988年1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森林警察部隊列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序列,實行林業部門和公安部門雙重領導,以林業部門領導為主,中央和地方,以地方領導為主的管理體制。執行森林防火滅火任務,受各級人民政府森林防護指揮部統一指揮。1996年9月,國家林業部森林警察辦公室頒發了新編制方案,確定內蒙古森林警察部隊為一類總隊,下轄6個支隊、7個直屬大隊、1所森警學校。
森警總隊的任務是在東起大興安嶺北端恩和哈達,西至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4 000公里戰線上,擔負着自治區1 371萬公頃森林和2 179萬公頃草原的防撲火執勤、作戰任務,肩負着人民的綠色衛士的神聖職責。
森警總隊組建以來,始終把防撲火執勤作戰作為事關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中心任務來抓。積極進行宣傳防火工作,他們與自治區農牧業氣象服務中心簽訂了定期為部隊發布火險預報的氣象服務合同,每逢在“3 15”、“4 16”、清明節等火災易發時期,開展聲勢浩大的防火宣傳活動,舉辦電視防火知識競賽;為完善防撲火預案,東、中、西部部隊分別組織大型“三清”(清山、清河套、清溝)活動。不斷加大裝備投入與更新,設計製作了新式撲火作戰服,研製成功壓力式點火器,配備了GPS手持機等先進裝備,提高了防撲火工作的科技含量;增加了原始林區、未開發林區、樟子松林區、國境防火線和林草結合部等重點的兵力投入。確立了“集中優勢兵力,打速決殲滅戰,撲打一般火災有把握、撲救重大火災有保證,協同作戰有基礎”的戰略原則和目標,駐重點林牧區部隊靠前駐防,以巡代撲,做到打早打小打了。部隊領導每到春防、秋防期間,總隊三分之二以上黨委成員深入第一線蹲點指導,指揮作戰。各基層部隊本着從嚴從難從實戰需要出發的原則,圍繞提高防撲火執勤作戰能力,突出實兵演練和幹部訓練,按綱施訓,依法治訓,不斷提高訓練質量和部隊戰鬥力。在部隊管理方面,以紀律建設為核心,以人員管理為重點,適應市場抓管理,圍繞“火場”保安全,使管理教育服從服務於防撲火中心任務的需要,部隊正規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森警部隊由於戰備到位,預防嚴密,措施得力,保障有力,每年在防火、撲救火警火災方面成績卓著,受到中央、自治區等領導機關的表彰。在森林大火多發的1987年,英雄的內蒙古森警部隊,3月25日呼倫貝爾盟柴河青年林場火災,大興安嶺“4 20”特大火災,森警總隊投入大興安嶺撲火救災總人數為1 150人,到5月27日前線官兵撲滅火線120多公里,點燃隔離帶52公里,使用250多颱風力滅火機,圍殲主要火頭21個,撲滅復燃火頭6處。有14人榮立三等功,103人獲前線指揮部嘉獎,6人火線入黨。撲火期間,國家主席李先念致電親切慰問;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通令嘉獎撲火救災指戰員,指出“各路撲火大軍密切協同、互相支援、創造了撲滅大面積森林火災的經驗,軍警民萬眾一心,譜寫了團結戰鬥的新篇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國務院秘書長、撲火指揮小組組長陳俊生等親自到大興安嶺災區慰問撲火軍民和受災群眾。5月24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防火滅火,維護林區治安,武裝警察成為萬里林海衛士”的報道,稱讚森警官兵奮不顧身,英勇善戰,表現出良好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
內蒙古大興安嶺是祖國的重要森林資源基地,自治區廣闊的大草原是祖國的畜牧業寶地,森警總隊的指戰員就是森林和草原的保護神,也是維護自然生態的尖兵。
(錢佔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