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風血雨中的共産黨人


 全國大革命失敗後,內蒙古地區處在反革命的白色恐怖之中,中共黨組織被破壞,共産黨人和革命者有的被捕,甚至慘遭屠殺,大部分轉入地下或轉移到外地,革命形勢極端嚴峻。但是,共産黨人沒有被斬盡殺絕,也沒有被反革命恐怖嚇倒,他們在反革命的血雨腥風中繼續拼搏,為恢復內蒙古革命運動而奮鬥。
    1927年,中共“八七”會議後,即派鄭衛華、辛璽等來內蒙古恢復黨組織和革命活動。不久,中共黨員李之光、范建中從外地回到綏遠,與在農村隱蔽的王建功&&,在中共順直省委領導下,成立了中共綏遠特別支部,經過艱苦細緻的工作,聯絡了30多名轉入地下的黨員,在歸綏組織了城市支部、鐵路支部、手工業支部,還組建了包頭支部和臨河支部,初步恢復了革命活動。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堅持了一年多時間,恢復了黨的組織和活動,直到1929年3月被破壞。1931年4月,中共山西省委派趙鵬九等來綏遠,組建了中共綏遠特委,但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即被破壞,大部分共産黨人被捕入獄。他們在獄中仍堅持鬥爭。1932年8月,中共河北省委派楊一帆來歸綏聯絡地下黨員杜如薪、蘇謙益等,組建了中共歸綏中心縣委和綏遠反帝大同盟,掀起了頗具聲勢的進步思想文化運動和反帝愛國運動。1933年5月由於綏遠國民黨反動派的鎮壓而被迫停止活動。8月,中共河北省委派劉仁到包頭,與吉合、梁一鳴組建了中共綏遠特委,一面發動鐵路工人運動,一面在國民黨軍隊孫殿英部41軍中開展軍運;在綏西河套建立了中共臨河縣委,組織農民運動。同時在土默川開展蒙古民族工作。1935年春,平津地區黨的組織遭到破壞,包頭一帶國民黨反共氣焰囂張,綏遠特委的活動也被迫停止。
    1929年秋天,中共中央為了加強對內蒙古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從蘇聯派中共黨員佛鼎、烏蘭夫,蘇共黨員特木爾巴根、朋斯克,列寧共青團員德勒格爾等回國。佛鼎、烏蘭夫和在外蒙古的奎璧、李森、三得勝等回到綏遠,組建了中共西蒙工委,其他人回到東蒙開展工作。西蒙工委在土默川和大青山以北蒙古族聚居的農村為中心開展工作,聯絡同志,培養幹部,發展黨員,建立組織,成效顯著。他們很快與賈力更、高布澤博、勇夫以及先期回國的雲潤取得&&,不久發展高鳳英、畢力格巴圖爾入黨,形成了革命工作的核心力量。西蒙工委堅持扎根農村,長期隱蔽,秘密活動,從歸綏到包頭一線的蒙古族村落和喇嘛召廟中,建立起許多活動點和聯絡線;同時與伊盟準格爾旗的地下黨員奇子俊&&發展伊盟工作。1931年初冬,王若飛奉派從蘇聯回國,隨同吉合、朱實夫來到包頭,準備赴寧夏建立中共西北特委,開展西北工作。烏蘭夫與王若飛共同討論和部署了內蒙古的革命鬥爭,特別是蒙古民族解放運動,主張恢復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的活動。王若飛還在包頭、河套一帶進行了社會調查,指導革命活動。11月21日王若飛在包頭被捕,遂被押解到歸綏,投入獄中。他領導獄中的楊植霖、王建功、蘇謙益、楊葉澎、韓燕如、楊國興等共産黨員和革命者,進行了 氣壯山河的獄中鬥爭。烏蘭夫、李森等組織營救,鐵窗內外,心心相印。
    大革命失敗後,中共順直省委為恢復內蒙古的革命鬥爭,1928年2月在天津領導建立了中共內蒙古特別支部,韓麟符任書記,由楊洪濤、鄭丕烈、雲潤、辛覺民(即辛璽)等組成,經過調查研究確定了內蒙古工作的方針與任務,在熱河、察哈爾、綏遠三特別區開展工作。以後幾經改組,並於1929年2月改稱中共內蒙古特委,並受中共中央直接領導。1930年6月,內蒙古特委書記鄭丕烈以及韓麟符等在天津被捕,特委遭破壞。這期間,內蒙古特支、特委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中恢復內蒙古的工作,除了聯絡原有黨員,重建黨組織的活動外,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提出了內蒙古工作的方針、政策,為中央指導內蒙古工作提供了可貴的資料和建議。11月5日,中共中央擬定了《關於內蒙工作計劃大綱》,提出《內蒙的民族政綱草案》11條,其基本主張是趕走帝國主義,推翻軍閥國民黨王公貴族的統治,實行民族自決、民族平等,取消王公貴族一切特權,取消奴隸制,蒙漢被壓迫民眾聯合起來,取消軍閥政府王公貴族的捐稅、徭役,政教完全分離,信教自由等。並決定從熱河開始組建特委,將來察綏的組織發展之後,以張家口為中心,建立內蒙古特委,統一熱、察、綏工作的指導。內蒙古特委在天津被破壞後,幾經改組,組成以李鐵然(即陳鏡湖)、劉剛、王逸倫等為常委的內蒙古特委。當時內蒙古有中共黨員93人,青年團員176人,縣黨部5個,旗黨部3個,特支3個,分佈在熱河、察哈爾、綏遠等地區城市的學校、鐵路、部隊、警察、民團、農村中。他們發動群眾,開展各種形式的革命活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內蒙古特委以熱河為中心,領導抗日救亡鬥爭。1932年9月15日,內蒙古特委發表了《為紀念“九一八”一周年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進攻熱河告蒙漢勞苦民眾書》,痛陳國難當頭,民族危亡的嚴重形勢,號召蒙漢各族勞苦群眾,團結起來,奮起抗日救亡。同時組織“蒙漢抗日同盟軍事委員會”,發表《堅決抵抗日本帝國主義宣言》,組建“蒙漢抗日同盟軍”,開展工運、農運、學生運動、士兵運動、牧民運動,在卓索圖盟和昭烏達盟一帶開展工作。在日軍向熱河、察哈爾侵犯的形勢下,1933年4月,內蒙古特委遷到張家口,在張家口、歸綏、包頭等地和平綏鐵路組織蒙漢抗日同盟會、洋車夫工會、農民抗日十人團等。這時李鐵然遭民團襲擊而犧牲,劉剛重病在北平,王逸倫與特委失去&&。在馮玉祥的“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被日軍和國民黨軍隊夾擊失敗後,內蒙古特委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終止了活動。
    中國共産黨在大革命失敗後的險境中沒有離開內蒙古人民,共産黨人在腥風血雨中拼搏不止,為恢復和堅持內蒙古革命進行了頑強的鬥爭,迎來了30年代中期內蒙古革命的再次高漲。

(王德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