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革命運動的高漲
1925年初,在中國共産黨北方區委領導下,在當時屬內蒙古三特別區的承德、張家口以及歸綏、包頭分別建立了中國共産黨熱河、察哈爾、綏遠、包頭4個工作委員會,熱河、察哈爾特別區工委由陳鏡湖、張良翰分別負責,吉雅泰任綏遠特別區工委書記,李裕智任包頭工委書記。
10月,中共北方 區委還成立了中國共産黨張家口地方委員會,也負責開展內蒙古地區的工作。與此同時在歸綏、包頭、張家口、承德等地建立了一批黨的基層組織,在鐵路、工廠、商界、軍隊、學校、農村、牧區開展工作,發展黨團員。至此內蒙古地區逐步形成了比較健全的黨的組織系統,這標誌着內蒙古革命從組織上成為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中國革命的一部分。
中國共産黨與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實行國共合作,建立民族民主革命統一戰線,特別是孫中山先生北上到達北京以後,中共北方區委幫助孫中山大力發展北方國民黨組織,在內蒙古建立中共黨組織的同時,陳鏡湖在承德組建了中國國民黨熱河特別區黨部。到1926年初,熱河特別區已建立縣市黨部8個,有黨員3 500餘人,其中農民黨員佔80%,蒙古族黨員佔30%。張良翰、楊洪濤組建了國民黨察哈爾特別區黨部。到1926年初,察哈爾特別區已建縣市黨部6個,有黨員3 200餘人,其中農民佔80%,工人佔5%,學生佔10%,士兵佔2%。吉雅泰等在歸綏建立了國民黨綏遠特別區黨部。到1926年初,建立縣市黨部11個,區黨部53個,區分部284個,有黨員3 600餘人,其中農民佔80%,工人佔3%,商人佔4%,學生佔8%,士兵佔2%。另外李裕智在包頭組建了國民黨內蒙古黨部。1926年初,建立縣市黨部6個,有黨員2 100餘人,其中農民佔60%,牧民佔20%,士兵佔10%,學生佔10%。國共兩黨在內蒙古形成了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
中共北方區委在開展內蒙古地區革命運動的過程中,把發動蒙古民族解放鬥爭作為極其重要的內容,作出組建蒙古民族政黨--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的決議,並力促在1925年10月成立了內蒙古人民革命黨。同時,特別重視蒙漢各民族,尤其是蒙漢各族農工兵群體之間的革命大聯合。1925年冬,李大釗在張家口主持召開了內蒙古農工兵大同盟成立大會,中共北方區委其他主要領導人參加,內蒙古的熱河、察哈爾、綏遠特別區及其他地區的蒙漢各族代表200多人參加了大會,代表中有工人、農民、士兵及內蒙古各地中共黨組織和國民黨黨部的負責人和京綏鐵路總工會、張家口鐵路分工會、電燈公司工會、馮玉祥的國民軍等方面的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了內蒙古農工兵大同盟的綱領。李大釗當選為內蒙古農工兵大同盟中央執行委員會書記,趙世炎、韓麟符任副書記。
會後,中共熱、察、綏、包工委和中國國民黨熱、察、綏、內蒙古黨部,積極發展農工兵大同盟的組織,聯合工會、農民協會以及“哥老會”等群眾組織,在農牧民、工人、士兵、警察中發展盟員,開展革命活動。
內蒙古農工兵大同盟是具有民族特點、地區特點的農工兵大聯合的革命組織,也是蒙漢各民族革命群眾大聯合的革命組織。這是李大釗及中共北方區委從內蒙古地區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領導內蒙古革命鬥爭的具體體現。它為掀起內蒙古地區的大革命高潮,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在全國大革命高潮中,內蒙古地區的 革命運動也蓬勃發展,工人運動、學生運動、農民運動、牧民運動廣泛地發動起來。在歸綏、張家口、包頭等城鎮的工廠和手工作坊組織了工會,京綏鐵路的工會活動最活躍,也組織了工人夜校。共青團和學生會是最活躍的政治力量,在上述主要城鎮都建立起了基層組織,還有外圍組織西北青年互助社等。
1925年的“五卅”運動爆發後,在中共綏遠工委的領導下,綏遠學聯組織兩千餘人參加集會、游行,聲援上海“五卅”慘案受難者,響應“五卅”運動。而且將運動擴展到包頭、五原、臨河等地;愛國學生衝擊了歸綏英商和記洋行;上海、濟南、天津、北京等地學聯派代表或宣傳隊來歸綏聯絡、宣傳,揭開了內蒙古大革命風暴的序幕。
從1926年開始,農民運動在熱河、察哈爾等地普遍發動起來。1927年3月,中共綏遠地委和國民黨綏遠特別區黨部聯合發動了反對清丈地畝,反對開放煙禁,反對扣發善後流通券,打倒貪官污吏的農民運動,五六千農牧民以及城裏的工人、學生、市民匯聚“孤魂灘”,舉行大會,聲討綏遠都統府及貪官污吏,會後舉行示威游行,搗毀了歸綏縣地畝清丈局,向綏遠都統請願,迫使綏遠都統答應了示威者的全部要求,鬥爭取得了勝利。這就是著名的塞外春雷“孤魂灘事件”。
牧民運動主要是以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的形式發展起來的。該黨成立後在伊克昭盟、烏蘭察布盟以及其他各盟旗普遍建立了黨組織。其中錫尼喇嘛領導的伊盟烏審旗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的工作最有成效,牧民運動的聲勢最大。該旗的人民革命黨組織是在“獨貴龍”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到1928年,全旗共建立黨支部17個 ,黨員人數達700餘人,並組建了人民革命武裝--烏審旗保安隊,後整編為內蒙古人民革命軍第12團;宣布成立了烏審旗人民革命政權--公會,制定和實行了保障勞動人民權益的各項政策。人民革命政權的建立和各項革命政策的頒佈實施,標誌着烏審旗封建王公政權被推翻,封建王公制度被廢除,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的綱領和要求得到了初步的體現,同時也標誌着內蒙古地區牧民運動從自發的運動向有組織有綱領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重大轉變。
(寶音朝格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