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北疆丨為什麼夏天一定要來呼倫貝爾?-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15 11:42:47
來源:新華網

讀懂北疆丨為什麼夏天一定要來呼倫貝爾?

字體:

  新華網呼和浩特7月15日電(李倩)盛夏時節,當大部分地區被熱浪席捲時,內蒙古呼倫貝爾卻以清涼宜人的氣候、獨特的文旅體驗,成為避暑勝地的“頂流”。這裡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詩意,也有城市夜經濟的活力、反季玩雪的刺激、金色花海的浪漫、異域風情的沉浸式體驗。

  今年夏天,呼倫貝爾市通過城市更新工程、生態林旅融合、農文旅創新,打造一系列“只有在這裡才能體驗”的夏日限定場景,讓游客感受到“一城千面”的魅力。

  海拉爾的“不夜長廊”

  從大興安嶺的蒼翠林海發端,蜿蜒曲折、奔涌向前,伊敏河穿草原腹地、越濕地沼澤、繞城市樓宇、匯入海拉爾河。

  “這款藍莓幹是大興安嶺的野生藍莓,這支香水的原料是白樺樹皮,它融入了額爾古納的獨特韻味,您帶走的是內蒙古味道。”在伊敏河畔造型各異的商鋪內,銷售人員向游客介紹。

  隨着伊敏河民生基礎設施、文旅長廊建設項目推進,伊敏河沿河兩岸成為文旅新地標。文旅長廊融合呼倫貝爾市14個旗市區文化元素,24座休憩小屋展示鄂溫克族太陽花、蒙古族馬鞍等。自6月運營以來,已有68萬人次打卡,其中外地游客約佔30%。

  海拉爾區夜景。新華網發(苑忠軒 攝)

  呼倫貝爾伊敏河融合文旅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陶貴川介紹,這個項目包含民生基礎設施提升、業態升級兩大工程,覆蓋河東、河西核心區域,承載着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游客感受草原魅力的新窗口。

  夜幕降臨,伊敏河畔大樓的璀璨燈光勾勒出建築輪廓,與沿河照明設施共同編織出絢麗夜景。7月4日,一條深度融合海拉爾區歷史底蘊與現代活力的夜游線路發布。線路圍繞“夜賞、夜娛、夜演、夜食”四大核心場景,串聯5處A級景區、10余處游覽點位,集合河畔觀景、星空露營、特色商街、民俗展演等多元文旅業態。

  牙克石的“冰火兩重天”

  7月的牙克石鳳凰山景區,一場顛覆季節認知的狂歡正在上演。

  這是7月11日拍攝的內蒙古牙克石市鳳凰山景區的雪場(無人機照片)。 當日,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鳳凰山景區啟幕雪夏歡樂季活動。當地利用去年冬季儲存的積雪,在景區內鋪就一條雪道,以季節反差為游客營造出獨特的冰雪運動體驗。 新華社記者 馬金瑞 攝

  長達500米的雪道如銀練般鋪展在蒼翠林海間,游客們在盛夏體驗雪地摩托競速、滑雪圈等冬季項目。“在夏天驕陽下玩雪,這種反差感太迷人了!”武漢游客王女士在社交媒體發布的視頻收穫不少點讚。在鳳凰山景區停車場內,蘇A、雲A、魯B、鄂A、晉J等不少外地游客自駕前來體驗“頂尖”的清涼感受。   

  牙克石市文體旅游廣電局局長賀楊介紹,這是當地利用去冬今春儲存的6萬立方米積雪打造的“雪夏同輝”景觀。除了反季冰雪項目,景區還新增樺影時光咖啡長廊、草雕城堡彩繪塗鴉墻等,以及空中飛人、摩托艇等水上運動,形成“山頂玩雪、山腰探秘、湖畔親水”的全域體驗鏈。   

  這邊上演盛夏嬉雪,另一邊上演“桃花源記”。

  在牙克石市牙克石林場,陶淵明筆下“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有了具象化的落地。

  7月10日,游客在牙克石林場觀賞鴕鳥。 近年來,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依託豐富的森林資源,將林業産業發展與旅游産業相結合,發展林下經濟,豐富農産品種類,興建旅游設施,吸引游客前來休閒觀光。 新華社記者 馬金瑞 攝

  牙克石林場作為榮獲“森林康養林場”“最美林場”稱號的生態基地,正以其獨特優勢在鄉村旅游領域嶄露頭角。   

  林場擁有豐富的樹種資源,有天然次生白樺、山楊,也有人工種植的落葉松、樟子松。市域內88條河流總長1073公里,水域面積達720平方公里,為康養提供充足水資源。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也為其發展鄉村旅游奠定良好的自然基礎。

  近年來,牙克石林場大力推進林下産業升級,建成食用菌種植基地、特色動物養殖基地、6公里長的康養步道,步道兩側設有觀賞亭和花卉景觀。7個生態採摘園裏,種植特色水果,養殖觀賞動物,形成集採摘、觀賞、游玩於一體的綠色種養殖基地,推動農旅融合發展。

  “在牙克石,游客可以在白樺林間悠然徒步,品嘗現採的野生藍莓;夜晚入住星空帳篷,享受‘天然空調房’的愜意。”賀楊説,上午玩雪、下午採摘、夜晚觀星的多元旅游體驗,是呼倫貝爾生態林旅深度融合的生動寫照。

  額爾古納的“田園交響詩”

  盛夏的額爾古納河右岸,百萬畝油菜花正值盛放期。金浪翻滾的花田間,游客紛紛舉起手機與花海合影。

  在奧洛契莊園,1989畝油菜與小麥構成的太極圖景觀令人驚嘆——在無人機視角下,直徑達800米的太極圖案與蜿蜒的界河、蔥鬱的森林構成震撼畫卷。

  7月12日,游客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市蒙兀室韋蘇木奧洛契莊園的觀景&觀賞草原和油菜花海。 近日,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市蒙兀室韋蘇木奧洛契莊園油菜花綻放。近年來,當地在推動油菜種植的同時,積極開髮油菜花海觀光等文旅産品,吸引了眾多游客,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 新華社記者 馬金瑞 攝

  額爾古納市農牧局副局長李超介紹,2024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和額爾古納市共同打造“北亞油谷”,重點開展春油菜新品種選育研發工作。

  “我們抓住油菜之鄉産業根基,農旅融合轉型路徑兩個關鍵點,讓農田變景區、農産品變旅游商品。”額爾古納市文化旅游體育局副局長包金亮説,通過“北亞油谷”推動油菜産業升級,培育出含油量提升6%—12%的新品種,打造了農旅融合典範。

  30公里外的恩和俄羅斯族民族鄉(以下簡稱“恩和鄉”)從2007年開始,借助國家“興邊富民”行動等,引導俄羅斯族群眾發展“俄羅斯族家庭游”等旅游産業。

  孫金花教游客製作列巴。新華網 李倩 攝

  在“孫金花家庭賓館”,孫金花正在給一批批游客講述家庭故事;在另一間屋子裏,她的外孫亞沙正在烤制游客們剛製作的列巴;院子裏,孫金花的二女兒和游客們圍成圈,跳着歡快的俄羅斯族舞蹈。

  北京游客麗麗入住“孫金花家庭賓館”已經3天,新鮮的生活體驗讓她倍感興奮:“我是帶着父母來的,十分喜歡這裡的風格,體驗感很好。”

  從開始的4戶家庭游發展到如今的176戶,恩和鄉家庭游接待床位數5100余張,現有五星家庭游5家,四星家庭游1家,三星家庭游1家,額爾古納市等級民宿3家。2024年,全鄉旅游接待人數61.5萬人,旅游綜合收入9225萬元。

  從海拉爾的“晝夜交響”到牙克石的“雪夏同輝”,再到額爾古納的“農旅共舞”,呼倫貝爾的夏天打破了人們對草原的單一想象。這裡既有北緯50度的清涼,也有文旅融合的巧思,既能滿足人們對遠方的詩意嚮往,也能提供高品質的現代服務。

  這個夏天,來一趟呼倫貝爾吧!

【糾錯】 【責任編輯: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