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指“十四五”時期),李美榮最自豪的是,她所在的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每年將財政收入的3/4用於教育,全方位保障各類資源的均衡配置。
“作為康巴什區教育局局長,我現在越來越自信了。”11月22日,坐在記者面前的李美榮&&,“十四五”期間,康巴什區累計投入教育資金達36.46億元,現在康巴什區的“美好教育”辦學理念,甚至被業界概括為“康巴什現象”。

圖為康巴什一中學子在學習中。 王玉琼供圖
2004年開建的康巴什,是一座建在沙漠上的城市,過去五年,當地在教育領域發生了很大變化。目前當地在職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98.55%,研究生學歷佔比20.3%,部屬師範院校畢業生佔比13.81%,“雙一流”院校畢業生佔比37.72%。

圖為康巴什一中學子在與老師溝通。 王玉琼供圖
“今年年內,康巴什區承辦了三次全國性的教育會議,教育部相關領導在考察完我們的辦學後紛紛點讚。”李美榮認為,康巴什區在教育上的多年努力,完成了逆襲。
“如今在康巴什區每年都會新建2至3所學校。”李美榮介紹,目前,康巴什區共成立6個教育集團,不斷深化集團化辦學模式。集團化辦學帶來的效果是每一所新建學校的順利起步,是薄弱學校的成長蛻變,是偏遠學校的生源回流,是整個區域的教育均衡。

圖為康巴什一中的學子在校園中運動。 王玉琼供圖
2024年,康巴什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數位列全國第二,成功獲評內蒙古自治區首批、全國第二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
康巴什區第一中學校長王玉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2020年8月她擔任校長以來,先後同50多名教師談心、了解教師的心聲與需求,對確有困難的教師予以人文關懷,對50歲以上一線教師予以人性化政策傾斜。“現在我們上下同心,2024年1月,學校入選了教育部公示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校名單。”
當地民眾郭艷芳告訴記者,現在康巴什區各類小學、初中的辦學水平都差不多,每個學校都有名師,學生的學習勁頭都很足。她打趣説:“在康巴什區13萬人口中,一半人口是學生,另一半人口是學生家長,當地的上班族其實也是學生家長,大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都很高。”
發生在康巴什區的故事,只是煤炭大市鄂爾多斯教育事業的縮影。
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十四五”期間探索教育數字化轉型,形成以數字化推動“縣域治理—學校管理—五育融合—教師發展—學生評價”全鏈條改革的“鄂托克經驗”,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轉變。今年11月10日,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全國體育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在廣州召開,鄂爾多斯鄂托克旗教育體育事業發展中心被授予“2021—2024年度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過去五年,鄂爾多斯市全域啟動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工作。康巴什區、伊金霍洛旗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評估認定。
國家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發布的2024年監測結果顯示,鄂爾多斯市超過50%的旗區達到優秀等次,80%的旗區達到良好等次,學科成績均高於內蒙古和全國的平均水平。
“來到鄂爾多斯工作後,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和關懷。”鄂爾多斯青年教師郝懋徵&&,近年來,當地從解決教師配偶兩地分居問題,到提供營養惠師餐食,當地用實實在在的舉措溫暖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教育的起點在於“看見”。記者從鄂爾多斯教體局獲悉,“十四五”期間,該市高等教育實現破局起勢。跨區域合作辦學全面推開,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鄂爾多斯研究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內蒙古研究院落地運行,內蒙古工業大學新能源學院落戶鄂爾多斯市並開始招生。
與此同時,過去五年鄂爾多斯市職業教育構建起全新格局,各院校累計新增專業50個,在內蒙古率先開展“2+2+2”中高企貫通培養試點,探索開展中國特色學徒制鄂爾多斯示範班,每年校企聯合培養2000人左右,職業技能培訓年均人次達1萬人次。(記者 李愛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