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深處的能源轉型——興安盟綠色氫氨醇産業跑出“加速度”-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2 08:34:50
來源:新華網

草原深處的能源轉型——興安盟綠色氫氨醇産業跑出“加速度”

字體:

  在內蒙古東部的興安盟大地,一場綠色能源轉型正在上演。繼2023年中廣核300萬千瓦風電基地全容量投産後,興安盟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興安盟經開區”)近日宣告金風科技綠氫制綠甲醇項目一期工程成功通過氣化爐工藝驗證——標誌着“風電-電解水制氫-生物質氣化-甲醇合成”這一完整技術路線全鏈條貫通,不僅邁出了填補行業規模化生産空白的關鍵一步,更讓興安盟經開區一躍成為國家“雙碳”戰略下綠色氫氨醇産業的核心承載區。

  興安盟經開區用實打實的産業進展,勾勒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從“技術突破”到“産業落地”的生動縮影。在“雙碳”戰略向縱深推進、全球能源結構加速向綠色低碳轉型的今天,這裡正跑出綠色能源産業的“加速度”,書寫從“試驗”到“示範”的新答卷。

  資源築基:從“稟賦優勢”到“成本優勢”,構建産業發展“護城河”

  “興安盟風、光、水、生物質資源儲量豐富,是全國生態功能最為完整、清潔能源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興安盟委副書記、盟長于吉順如此推介興安盟的核心競爭力。

  從能源來看,興安盟追“風”逐“光”的優勢尤為突出,風電光伏測算可開發規模達3600萬千瓦、剩餘可開發規模超2100萬千瓦,能穩定産出大量綠色電力。從水資源來看,境內315條大小河流匯成50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水質多為三類以上,有效解決了能源産業的供水難題。此外,作為“塞北糧倉”,興安盟每年可利用秸稈等生物質資源超700萬噸,經預處理後能“變廢為寶”為優質碳源,進一步完善了産業原料供給體系。

  這份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恰是當下綠色氫氨醇産業渴求的“先天土壤”——該産業既需海量電力支撐生産,又離不開充足優質的水資源保障用水循環。

  正因如此,興安盟“綠色家底”雄厚的産業&&,日益成為化工與能源企業戰略布局的熱點。對企業而言,落戶於此既能用廉價綠電實現規模化制氫,又能避開高昂的電網費用與電力波動難題,讓“資源優勢”直接轉化為“成本優勢”。但資源的價值從不是“沉睡的數字”,唯有通過精準承接與高效轉化,才能真正釋放競爭力。在興安盟,承擔這一關鍵角色的正是經開區。例如,針對風光間歇性發電的並網難點,2022年底總投資4億元的金風6萬千瓦風電綠電微網項目並網發電,可覆蓋園區現有用電量的40%,有效提升了興安盟經開區的綠電使用水平。

  從“資源寶庫”到“産業原料庫”,興安盟經開區通過系統性布局打造了全盟綠色資源的“集中轉化&&”,讓分散的“風光水生”資源擰成“協同合力”,真正成為可支撐産業持續發展的“活材料”,為後續更多項目落地與技術突破築牢了堅實根基。

  服務賦能:基建硬支撐+政策軟環境,確保項目“落地即生根、成長即茁壯”

  要讓潛在的資源紅利真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産業競爭力,還離不開基礎設施與政策體系的雙重賦能——前者為項目落地提供“硬支撐”,後者為産業發展營造“軟環境”,雙輪驅動興安盟經開區綠色氫氨醇産業發展。

  走進興安盟經開區25.6平方公里的規劃版圖上,産業發展的“畫布”已然鋪展:13.02平方公里化工園區核心區內,近9000畝土地平整開闊、權屬清晰;外圍1.2萬畝拓展空間同步聯動,為項目落地預留充足空間。興安盟經開區管委會主任高天宇告訴新華財經,目前已有27個關聯項目完成預可研編制。他透露,截至2025年,興安盟經開區已累計投入60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築牢“七通一平”堅實底座,確保項目“落地即生根、成長即茁壯”。

  一方面,配套承載“應有盡有”:鐵路專用線直達錦州港、營口港、大連港,打通“陸港聯動”物流通道;供水排污、電力供熱、固廢處理等配套管網縱橫交錯,消防站與應急保障體系完備,真正實現“熟地等項目、築巢引鳳來”。另一方面,要素承載“底氣十足”:工業供水、綠色電力、鐵路運力均預留過半承載空間,為高耗能的綠色氫氨醇産業提供穩定動能。

  政策紅利的疊加,更讓興安盟經開區的資源優勢如虎添翼。國家層面,《“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將生物質能源與綠色化工列為重點方向。自治區層面,興安盟已被確定為綠氫、綠甲醇示範基地,多項振興蒙東措施提供精準支撐。地方層面,興安盟經開區則推出優化營商環境4.0版,建立項目前期手續聯審聯批機制,審批時限平均壓縮40%,企業登記註冊可“立等即辦可取”。目前,金風科技項目8個月投産、博源化學難題3天解決等案例,已為興安盟經開區營商環境政策的“含金量”提供了佐證。

  這套“國家戰略+區域政策+本地配套”的三級政策體系,將為企業投資興業全程保駕護航。對此,辰聚(蘇州)科創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傳密高度評價:“興安盟經開區已形成‘優質風光水資源+充足生物質原料+高效産業生態+明確政策支持+便捷外送通道’的強大組合,這種多要素協同效應,使其在國內綠色能源競賽中佔據有利位置。”

  截至2025年,興安盟經開區已引進金風科技、中廣核、明陽智慧等龍頭企業,綠色氫氨醇産業初具規模。按照規劃藍圖,“十五五”期間興安盟經開區還將打造“70萬噸綠氫、200萬噸綠氨、300萬噸綠甲醇”産業集群,實現年稅收10億元,拉動上下游産業鏈産值突破500億元,力爭成為全國綠色能源産業的“新高地”。

  技術領航:從“單點突破”到“生態閉環”,全鏈創新激活綠色“新引擎”

  中國經濟信息社上海總部發布的《中國綠色氫氨醇産業發展報告2025》指出,當前全球綠色氫氨醇産業正處於從政策驅動向技術突破與商業化躍升的關鍵轉型階段。在此進程中,興安盟憑藉核心技術攻關與産業生態構建站上行業創新前沿。

  作為産業“東部創新研發-北方資源轉化”雙核格局的重要節點,興安盟經開區已集聚736家相關企業,形成以高新技術企業(13家)與專精特新企業(2家)為引領的創新梯隊,構建起“綠色引領、龍頭帶動、集群發展”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成為蒙東地區推進綠色轉型的重要産業&&。

  金風科技落地興安盟經開區的綠氫制綠甲醇項目正是典型標杆。該項目針對性破解産業痛點,創新應用“風-氫-儲-生物質”多能協同耦合技術,有效解決了風電制氫的不穩定性難題。其核心裝備同樣展現出硬核實力:生物質氣化爐採用復朋爐技術,氣化壓力達3.0兆帕,有效氣成分超70%,可在多種工況下穩定運行,單此一項技術便填補了行業規模化大工業生産的空白,讓綠色氫氨醇産業在興安盟經開區實現了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

  在關鍵技術的“單點突破”之外,興安盟經開區更以打造“生態閉環”的産業思維,創新打造“垂直共生、樹狀發展”的産業模式——園區內企業既是綠色氫氨醇産品的生産者,也是上下游原料的消納者,最終構建起“裝備製造-綠氫生産-綠氨綠甲醇製備-廢料循環利用”的完整閉環。高天宇告訴新華財經,該模式可實現35%的産品在園區內內部消納、15%在盟內消化,大幅降低物流成本與資源浪費,讓技術先進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産業協同優勢。

  當前,綠色甲醇成為興安盟經開區串聯産業價值的關鍵“紐帶産品”之一。馮傳密&&,綠色甲醇兼具清潔能源與關鍵化工原料雙重屬性,其需求潛力正從多領域集中釋放:在化工領域,可作為低碳原料助力高耗能化工行業脫碳;在航運領域,能替代傳統重油降低污染物排放;更重要的是,它還是氫能的優良載體,可緩解氫能儲運的安全與成本難題。這種“一材多能”的特性,讓綠色甲醇有望成為區域經濟的核心增長引擎,催生數百億級市場空間。

  依託綠色甲醇這一核心産品,興安盟經開區正進一步延伸産業鏈條,瞄準高端應用領域發力推動多個項目。以10萬噸/年航空燃料(SAF)項目為例,憑藉本地豐富的綠電、綠甲醇資源,通過引進國際先進的甲醇制航煤技術,興安盟經開區全力打造“綠甲醇-航空燃料(SAF)轉化-航空燃料供應”的零碳産業鏈。該項目聚焦可持續航空燃料(SAF)這一細分賽道,既能滿足航空燃料高能量密度要求、無需改造飛機引擎,還能相比傳統化石航煤減少高達80%的溫室氣體排放,為全球航空業碳中和作出貢獻。

  産品要順利躋身國際舞&,獲得權威資質認證無疑是打通准入通道的關鍵。目前,金風科技綠氫制綠甲醇項目一期已率先拿下全供應鏈ISCC國際可持續發展與碳認證——從秸稈收集的源頭環節,到生産加工、物流運輸,再到港口交付的終端環節,全流程均嚴格符合歐盟市場強制准入要求,順利進入全球市場。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我國正處於第三次能源革命的關鍵時期,興安盟經開區綠色甲醇項目充分結合了當地資源稟賦與國際市場需求,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典型實踐,對打通氫能全技術鏈具有示範意義。

  從生物質到綠色甲醇、從技術突破到産業集群、從區域實踐到發展標杆,興安盟經開區綠色氫氨醇産業的發展,用實踐證明綠色産業不是“成本負擔”,而是“增長新極”;資源稟賦不是“靜態優勢”,而是“動態勢能”,可以期待,天高地闊的興安盟,將以濃墨重彩的“草原綠”,繪出兼具生態價值與産業實力的鮮明印記,為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注入更堅實的“興安力量”。(谷青竹)

【糾錯】 【責任編輯: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