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審批耗時長,沒想到4天就完成了市級審查。這不僅保障了礦山建設按時推進,更大大節省了公司的時間和成本。”近日,赤峰市翁牛特旗華澳廣源礦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經理滕英賀在談及項目審批時感慨道。
這家以有色金屬礦山開發為主營業務的企業,正推進旗下張家溝礦區24萬噸/年銀多金屬礦開採改擴建項目。該項目計劃投資1.69億元,將建設採礦工業廣場兩處,建成投産後預計年産值2.5億元。滕英賀介紹,從項目用地審批資料組卷開始,自然資源部門工作人員就主動靠前,協調解決複雜手續難題。進入審批環節後,不僅提供全方位資料指導,確保“資料上網無補正”,還堅持“進度一天一盯辦”,每日跟蹤報捲進展、及時協調補正問題,讓企業全程少跑腿、少費心。
作為保障項目落地的“關鍵一環”,用地審批效率直接關係區域發展動能。2025年,自治區“六個行動”與赤峰市“十大行動”均將土地要素保障列為重點任務,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更對重大項目用地審批實行“按月調度、全區通報”。
面對這一要求,赤峰市自然資源局召開專題座談會,深挖審批流程中的堵點問題,推出建立溝通機制、提前介入調度、專人盯辦機制、強化報前審查、壓縮審查時限等多項硬核舉措,為項目落地掃清用地“障礙”。
2024年,林西縣火車站通車後,城區通往車站部分路段長期為砂石路,雨季泥濘難行,群眾出行訴求強烈。為此,林西縣積極籌備建設火車站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大數據中心至林西火車站公路工程)。
市縣兩級自然資源部門聯動發力,打破“坐等申報”模式,提前對接項目單位解讀政策、核查選址,掃清前期障礙;在組卷材料未齊時主動開展預審查,及時指導修改問題。縣級完成組卷上報後,市自然資源局依託“赤峰市用地審批提質增效群”溝通調度,50分鐘內完成7個科室會簽,僅用2天就完成了市級審查,全流程7個工作日即獲自治區批復,相較全區市級審查平均17天的用時壓縮88%。目前該道路已完工待通車,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完善林西縣火車站配套設施,讓群眾出行更高效便捷。
據統計,截至目前,赤峰市用地審批平均時限從5月時的57天壓縮至目前的12天,已審查上報用地報卷145件,批復137件,新增建設用地面積1.44萬畝。328個自治區級重大項目用地手續辦結率為96.92%,762個市本級重大項目用地手續辦結率為97.38%。(記者 王塔娜)
原標題:手續辦結率超96% 赤峰“快審批”換“快落地”破解項目用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