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雙碳”戰略向縱深推進、全球能源結構加速向綠色低碳轉型,綠氫氨醇産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戰略窗口期。近日,內蒙古興安盟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開發區”)舉辦“構建‘綠色氫基化工’産業新生態暨首屆興安盟‘綠色氫氨醇’産業基地生態共建發布會”,系統解讀興安盟綠氫氨醇産業集群規劃及重點投資項目,一幅以綠氫氨醇為核心的綠色産業畫卷正式展開。

“園區的承載力,是項目落地的‘定盤星’,更是産業騰飛的‘壓艙石’。”興安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高天宇開門見山,用“堅實承載”詮釋興安盟的興業底氣,其承載優勢體現在三個維度:
空間承載海納百川。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級一類開發區與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興安盟經開區以60億元高強度投入築牢“七通一平”底座,25.6平方公里規劃版圖內,13.02平方公里化工園區核心區中近9000畝土地與外圍1.2萬畝拓展空間均平整開闊、權屬清晰,為項目落地提供“落地即生根、成長即茁壯”的優越基礎條件。
配套承載應有盡有。鐵路專用線直達錦州港、營口港、大連港,打通“陸港聯動”通道;供水排污、電力供熱、固廢處理等配套管網縱橫交錯,消防站、應急保障體系完備,真正實現“熟地等項目、築巢引鳳來”。
要素承載底氣十足。工業供水、綠色電力、鐵路運力均預留過半承載空間,依託興安盟豐富的風光資源,綠色能源保障能力持續升級,為高耗能、高附加值産業發展提供穩定動能。

立足興安盟現有産業基礎與“風光水生”資源稟賦,高天宇&&,興安盟力爭“十五五”時期打造“70萬噸綠氫、200萬噸綠氨、300萬噸綠甲醇”産業集群,實現年稅收10億元,拉動上下游産業鏈産值突破500億元,助力興安盟成為全國綠色能源産業的“新高地”。
為實現這一目標,興安盟經開區創新構建“垂直共生、樹狀發展”的産業生態——園內企業既是産品生産者,也是原料消納者,形成“裝備製造-綠氫生産-綠氨綠甲醇製備-廢料循環利用”的閉環鏈條,35%的産品可在園區內消納,15%可在盟內消化。
産業藍圖的落地,離不開具體項目的支撐。據高天宇介紹,目前已有27個關聯項目完成預可研編制,精準對接市場需求,為企業家投資興業搭建起高質量&&。産業藍圖的實現,更離不開優質營商環境的護航。回應企業家關切,他詳細解讀了開發區的營商環境優勢:
提供“精準服務”,“助企專班”一對一跟進項目全流程,變“企業找服務”為“幹部送服務”;以“法治保障”築牢“安心經營”的根基,杜絕“選擇性執法”,對企業一視同仁。“金風科技項目8個月投産、博源化學難題3天解決的案例,印證了興安盟營商環境的‘含金量’。”高天宇&&,園區還將提供稅收優惠、廠房補貼等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
辰聚(蘇州)科創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傳密作為企業代表,對興安盟的産業優勢給予高度評價。他&&,興安盟已形成“優質風光水資源+充足生物質原料+高效産業生態+明確政策支持+便捷外送通道”的強大組合,這種多要素協同效應,使其在國內綠色能源競賽中佔據有利位置,形成發展綠色甲醇的産業優勢。
在馮傳密看來,綠色甲醇是興安盟綠氫氨醇産業布局中的關鍵一環,以其清潔能源與關鍵化工原料的雙重屬性,將在多個領域形成強勁需求:在化工領域,可作為低碳原料助力高耗能化工行業實現綠色轉型;在航運領域,能替代傳統重油以應對減排壓力,降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顆粒物排放;同時,它還是氫能的優良載體,可有效緩解氫能儲存和運輸的安全性與成本挑戰。這些需求將推動綠色甲醇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引擎,催生數百億級市場。

基於此,馮傳密在會上重點推介了6個以綠甲醇為核心的高附加值下游項目,涵蓋新能源、新材料、醫藥等多個領域:
總投資17億元的10萬噸/年航空燃料(SAF)項目,該項目年消耗綠甲醇40萬噸,依託興安盟充足的綠電與綠甲醇資源,引進國際先進的甲醇制航煤技術打造“綠甲醇-航空燃料-供應”零碳産業鏈;總投資約11.5億元的10萬噸/年聚甲醛項目,年耗綠甲醇15萬噸,聚焦高端聚甲醛(POM)新材料領域,構建“綠電-綠甲醇-高端化工材料”閉環;總投資約12億元的10萬噸/年碳酸二甲酯項目,年耗綠甲醇10萬噸、二氧化碳5萬噸。項目基於綠色甲醇合成與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術,構建“綠氫-綠甲醇-高端化學品”全鏈條負碳産業體系。
另外三個項目則精準錨定細分賽道,完善綠甲醇下游産業矩陣。總投資約3.5億元的10萬噸/年甲胺項目,年耗綠甲醇14萬噸、氨6萬噸,産出的甲胺是農藥醫藥合成及新能源電池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NMP)的關鍵原料;總投資約6億元的10萬噸/年烏洛托品項目,年耗綠甲醇18萬噸、氨7萬噸,依託氣相法縮合工藝生産的烏洛托品,釋放在綠色新材料、高效低毒農藥等戰略新興領域的應用價值;總投資約1.6億元的4萬噸/年環保醛膠項目,年耗綠甲醇2.2萬噸、氨2.4萬噸,産品接近無醛標準,為建材、汽車內飾等行業提供綠色粘合劑解決方案。
這些項目的落地實施,不僅將充分釋放興安盟綠氫氨醇産業的資源稟賦與生態優勢,更將通過産業鏈的深度耦合與價值躍升,推動區域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邁出堅實步伐,為全國“雙碳”目標下的産業綠色升級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興安盟樣本”。(谷青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