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雙隨機、一公開”檢查組評分表上,寶利公司所屬寶利煤礦以84.7分的成績通過國家級綠色礦山動態達標評審。
在不足兩年的剩餘服務年限內,寶利煤礦362公頃可綠化面積實現“應綠盡綠”,綠化率100%;255萬噸可採儲量伴生的1650萬立方米剝離物全部實現內排、回填、綜合利用;礦坑涌水、生活污水實現“雙零排放”。
黑色礦區變綠洲
清晨5時,鄂爾多斯高原的寒風掠過首採區東端幫25°的邊坡,沙柳網格在晨光中泛着青黃相間的生機。今年前三季度,這裡完成3500立方米噴漿復綠,相當於為10個足球場鋪上了厚實的生物防護層,曾經裸露的岩層披上了“綠裝”。
“剝到哪、綠到哪”“滾動式”復墾法,是寶利人的創新實踐。企業嚴格對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建立“日&賬、周調度、月驗收”剛性機制,三年來累計投入1億余元治理基金,完成229公頃土地復墾。這片曾經的黑色礦區,林地、人工牧草地佔比超九成,實現“佔一補一、佔優補優”,從採礦點變成孕育生機的“綠色糧倉”。
綠色理念貫穿生産全鏈條。今年前9個月,寶利煤礦原煤回採率達95.98%,超國家“三率”指標3個百分點;煤矸石綜合利用率100%,成為築路基材、噴漿骨料、風電場填料,實現“變廢為寶”。礦區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26處GNSS自動監測樁、2座邊坡雷達站、20&新增終端實現毫米級位移預警,無人機每週航測配合AI裂縫識別,確保安全隱患“不過夜”。今年5月,二採區西端幫的微小位移被系統提前48小時鎖定,規避經濟損失逾千萬元。
“雙碳”戰略生根處
寶利煤礦以“少用能、用好能”為突破口,走出了三條獨具特色的降耗路徑。
工藝革新提效降耗。將傳統的單鬥—卡車工藝升級為“單鬥+卡車+內排+即時復墾”協同模式,剝離運距直接縮短1.2公里,每年減少柴油消耗280噸,生産環節更高效、更環保。
清潔替代優化結構。用電鍋爐替代燃煤鍋爐,1.2萬平方米供暖面積全面覆蓋空氣源熱泵,每年減排二氧化碳1200噸;礦坑水經三級沉澱處理後全量回用,實現“生産零取地表水”,清潔能源成為生産生活的主角。
數字賦能智慧降耗。2024年1月,寶利煤礦通過智能化露天煤礦驗收,5G+北斗定位技術讓電鏟、礦卡裝載實現“零等待”,單班效率提升12%,年均節電18萬千瓦時。今年前三季度,企業碳排放強度下降9.4%,節約能耗成本460萬元;“無人駕駛車載終端減震支架”等4項專利獲授權,智能化減人、機械化換人,推動“烏金”與“綠電”在高原上協同起舞。
綠色産業利民心
“建一座礦山、富一方百姓、美一域環境”,自2021年與達拉特旗風水梁鎮及石匠窯村、敖包梁村結對幫扶以來,寶利公司用真金白銀和務實舉措,架起礦地共生的“連心橋”。
石匠窯村的自來水工程、風水梁鎮黨群服務中心門前廣場、敖包梁村的飲水項目、砂石路與雨水毀壞道路修復,寶利公司累計投入100余萬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費用;2022至2023年,為風水梁鎮、昭君鎮無償提供供暖煤15.35萬噸,直接讓利1.1億元;通過央企消費&&採購農産品近2萬元,幫助偏遠地區的農作物搭上企業發展“順風車”。
石匠窯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從2021年的不足5萬元,躍升至2024年的38萬元,其中30%來自礦山勞務、綠化養護等綠色産業鏈。(李寧 呂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