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11月18日電(郝芳芳)中午時分,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橋東街道東民建社區為老餐廳,正在用餐的紀翠蓮老人説,兒女都在外地工作,餐廳開業後再也不用為做飯發愁了。為老餐廳負責人范軍介紹,早餐5到8元,午餐15元,70歲以上老人只需花13元,餐廳還針對附近行動不便的老人開通了送餐上門服務。

居民在東民建社區為老餐廳選餐。新華網發(集寧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烏蘭察布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集寧區60歲以上人口占比18.97%,65歲以上人口占比12.34%,老年人口基數較大、增長較快,高齡化、空巢化較為明顯。為應對人口老齡化,集寧區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市場化運營,構建以“居家養老為主、機構養老為輔、社會化服務為依託”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打造“一刻鐘”養老服務圈,為老餐廳是其中重要一環。
集寧區民政局通過盤活閒置房屋資源,引進養老服務企業、社會組織開展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助餐養老服務。截至目前,共有9家企業、5家社會組織在需求較為集中的街道、社區運營各類為老餐廳30家,有效緩解了居家老年人,尤其是高齡、孤寡、失能老年人的“就餐難”問題,滿足了老年人居家就近養老的服務需求。

居民在東民建社區為老餐廳用餐。新華網發(集寧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為了確保社區為老餐廳的服務質量,集寧區民政局建立嚴格的監管機制,通過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監督餐廳的衞生狀況、食品安全、服務質量等,確保老年人能夠享受到安全、衞生、營養的餐飲服務。制定監督管理考核評分制度,考核評價居家社區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將老年人對服務的滿意度反饋納入考核細則,督促助餐企業提高服務水平。
集寧區民政局養老服務股工作人員王昱説,民政部門將不斷推進社區助餐養老服務,吸引更多的優質餐飲企業、社會組織加入助餐養老服務行列,讓更多老年人盡享幸福“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