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在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就在金秋 揚帆啟航”2025年自治區團委促進大學生就業行動秋季招聘會現場,學生們手持精心準備的簡歷,臉上寫滿了期待與憧憬。
與此同時,自治區團委集中開展“2025年自治區團委促進大學生就業行動校園專場直播帶崗活動”,通過搭建“雲端”就業&&,幫助同學們實現足不出戶與企業直接對話,心儀崗位“一觸即達”。
為了讓青年學子係好就業“第一粒扣子”,自治區團委精心打造了“思想引領—實踐賦能—服務支撐—創業延伸”的全鏈條就業創業體系,將青春動能精準注入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擇業的本質是人崗適配,信息不對稱與資源分散是青年面臨的現實阻礙。2023年以來,我們線上線下累計發布就業崗位12.6萬個,聯動全區各級團組織提供崗位60萬個,實現崗位供給與青年需求的精準對接。”自治區團委相關負責人&&。
就業服務“組合拳”,破解擇業迷茫
面對從校園到社會的角色轉變,不少學子曾充滿迷茫。在內蒙古師範大學的一間階梯教室裏,200多名學生正在聆聽一場特殊的就業引航講座。這是今年以來自治區團委開展的第十二場“大學生就業引航計劃”系列宣講活動。
“同學們,信息差往往是同齡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一定要把握住每一次成長的機會。”講&上,優秀創業校友王榮鑫正在講述他的職場故事。他回憶道,大學時的自己不願“躺平”,積極抓住學校共青團提供的各類活動機會,一步步過出充實多彩的大學生活。這是他今年第二次通過“大學生就業引航計劃”回到母校,他希望用自己的經歷,讓更多學弟學妹們看清前路,勇敢奔赴未來。
市場營銷專業的大四學生劉靜聽完講座後感慨:“之前一直在考研和就業之間徘徊,學長的分享讓我明白了什麼是適合自己的選擇。特別是了解到自治區重點産業的發展前景後,我決定先就業積累經驗。”
今年,自治區團委創新實施“大學生就業引航計劃”,基於覆蓋全區高校的3萬份深度調研問卷,精準把脈六大青年擇業痛點。在此基礎上,通過“北疆青創故事會”展示真實創業軌跡、“HR訪校園”活動揭秘職場生態、“專家學者進校園”解析區域産業趨勢……全方位的就業服務幫助大學生打破信息繭房,明晰發展機遇。
除了思想引領,實踐&&也在不斷拓展。2023年以來,“揚帆計劃”在政務、企業、金融三大領域提供9.8萬個實習崗位,助力4.7萬名大學生完成從校園到社會的“軟着陸”。
全鏈條服務,助力青春夢想啟航
今年以來,自治區團委累計舉辦線下專場招聘會13場,提供就業崗位4.3萬餘個;開展直播帶崗活動23場,吸引學生4.7萬人次參與。
在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的招聘會現場,一個個展位前圍滿了學生。內蒙古方興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人力資源負責人王經理一邊發放宣傳冊,一邊耐心解答學生的疑問。這家專注於商務服務的企業,這次帶來了低空經濟無人機、人工智能等7個崗位,有140個人員需求。招聘負責人説:“我們已經連續兩年參加招聘活動,通過團組織的牽線搭橋,已經招聘了50多名優秀畢業生。”
宿舍裏,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應屆畢業生王芳通過“內蒙古青年就業服務&&”小程序,向心儀企業投出簡歷。“動動手指就能找工作,太方便了。”她笑着説。如今,這款小程序的註冊用戶已突破5萬人,成為自治區青年就業服務的重要數字化&&。
與此同時,線上直播帶崗活動也在火熱進行中。“包住宿嗎?”“晉陞渠道怎麼樣?”“專業有限制嗎?”大學生們通過彈幕提問,企業HR實時解答,這種新穎的互動方式吸引了大量學生參與。
線上線下融合的服務模式,讓就業服務突破時空限制,為應屆生提供着寬廣的就業渠道。而對於有志於投身基層服務的學生,團委則持續深化“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項目,為學子們提供詳細的基層就業政策解讀和崗位推薦,鼓勵他們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內蒙古西部計劃自2003年實施以來,累計有16831名志願者服務基層、6300余名期滿志願者扎根內蒙古,成為基層教育、醫療、産業發展的骨幹力量。
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市場與基層的並舉,共同構成了服務青年就業的立體網絡。自治區團委以創新務實的舉措,不僅破解着“求職難”與“招聘難”的結構性矛盾,更引導着青年將個人理想融入社會發展與國家建設的宏偉藍圖。
創業延伸,激活北疆青春創新動能
在包頭市青年創業孵化基地的共享辦公空間裏,90後創業者吳偉正和他的團隊熱烈討論着新産品的設計方案。陽光透過落地窗灑在充滿現代感的工作區內,這個“拎包入住、水電全免”的創業空間,已經成為許多像吳偉一樣的年輕創業者的夢想起點。
“3年前從北京回到家鄉創業時,最頭疼的就是資金和場地問題。”吳偉回憶道,“在自治區團委的幫助下,我們不僅入駐了這個設施完善的孵化基地,還通過‘青創易貸’獲得了創業貸款,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這樣的創業故事,正在內蒙古的各個盟市不斷上演。面對青年創業普遍面臨的“資金難、場地難、經驗缺”三大痛點,自治區團委構建起“空間+資金+服務+新域”的全要素支撐體系,為青年創業夢想保駕護航。
截至目前,僅自治區團委本級在孵企業22家、已畢業企業102家,帶動就業超200人。同時推動各盟市同步建設孵化器,構建了全區聯動的創業空間格局。
金融“活水”精準滴灌,讓創業夢想照進現實。“青創易貸”項目聯合23家金融機構,自2023年至今已累計為青年創業“輸血”1.32億元,惠及213家青年企業。更令人振奮的是,新增授信額度達到50億元,為更多創業青年備足了“糧草”。
在新賽道布局上,自治區團委聚焦電商助農,精心打造“青耘北疆”&&。在呼倫貝爾市的專場直播間裏,年輕主播正熱情洋溢地介紹着當地的特色農産品:“這是我們呼倫貝爾的牛肉乾和奶製品,原料好、味道香,現在下單還有優惠……”
截至目前,“青耘北疆”&&上已經組織了4921場直播助農活動,累計助力內蒙古農産品銷售達1.17億元。“通過‘實操實訓+直播實戰’的模式,我們不僅幫助青年掌握了電商技能,更重要的是為內蒙古的特色農産品打開了新的銷售渠道。”&&負責人介紹。
從創業孵化到金融支持,從賽事引領到新賽道開拓,自治區團委正在用全方位的創業服務,激活內蒙古大地上的青春創新動能。在這裡,創業不再是孤軍奮戰的冒險,而是一場有着堅強後盾的青春遠征。
如今,自治區團委打造的全鏈條就業服務體系,正在為青年架起從校園到職場的堅實橋梁。在這片充滿生機與希望的熱土上,一場青春與內蒙古的雙向奔赴正在精彩上演。(記者 孫柳)

